逐年加剧的长江水污染,使得鱼类在这样的“家”中难以生存繁衍,一些回游性鱼类,在产卵过程中要冲破长江沿岸几十道污染带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一些侥幸存活的鱼类,或残废、或变异,繁殖能力极低。尤其是珍贵的白暨豚已濒临灭绝,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第二批世界最濒危的12种物种。
再来说说令人倍感惋惜的淮河。淮河流域沃野千里,蕴藏丰富,人杰地灵,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素有“江淮熟,天下足”的美誉,盛传“南走千,北走万,赶不上淮河两岸;收半季,吃半年,收了两季吃几年”。然而流域性水污染已使这些自古到今传下的民谣带有几分苦涩的滋味。
淮河水污染问题由来已久,造成淮河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污染企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小化工、小造纸、小制革、小印染、小炼油等“五小”企业盲目发展,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河道。据淮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统计,每天安徽省有131万吨、河南省有200万吨工业废水排人淮河,江苏省每年县级以上工业企业的排污量有将近6亿吨。这么多污染排放到淮河水中,大大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若再遇到天气炎热或久旱不雨的枯水季节,必然导致突发性的污染事件,给整个流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4年发生的一起污染事件就最为突出。
1994,整个淮河流域天气异常,春旱连着夏旱,雨量极少,整个夏季晴热高温,遭受着60年未遇的高温干旱袭击。而淮河上游的沙河、颖河流域却普降大雨,由于沙河、颖河污染十分严重,造成大量污水下泄。形成了一条长达70千米长的污水带,污等危害性特强的毒物。污水直扑洪泽湖,所到之处河水无法饮用,工厂停产,水中生物遭殃。这场空前的污染事故持续2个月之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江苏省盱眙县10多万居民靠消防车送水度日。污水从洪泽湖沿河道进入淮阴市,又严重影响淮阴市沿途52万人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