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偏执与悲悯

七年级读书笔记1200字
2012-08-06

“我再也不想读60年代以后的法国文学了,再被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读了,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以让读者看不懂为己任的。”朋友分享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读者看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的观感。很久没有如此畅快的看一本书,只花了两天的碎片时间,我读完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中收录了他的两部中篇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白发苍苍,举止高雅的老妇人,她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

两个故事中都以死亡告终的男女主角有一个共性,也是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偏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偏执的爱一个总也认不出自己的男人,即便她曾为他付出了自己,为他生过一个孩子,为他倾注了自己认识他之后的余生,直至他们的儿子和她自己皆以病亡悄无声息的消失于无形……《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赌徒,偏执的沉迷于赌博,作者对他在赌桌上形象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他原本有显赫的家世与大好的前程,却在赌桌上输掉了自己的人生。

我一并想起正看着的《红楼梦》中的贾瑞,也是死于偏执。偏执于对凤姐的痴迷,被不屑于他的凤姐戏弄至颜面尽失也就算了,终于在一片龌龊里丢了性命……

这世间有多少偏执,就有多少悲情。歌里唱着“这是种病但没有药可解”,偏执的人总还是要偏执下去,执迷不悟、不悔,飞蛾扑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许正因此才有了这些凄美的文学作品吧。这是病,也是命。解不脱,逃不开。

而活着的男女主角,是否可説是心怀温柔的悲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家的滥情不能説是一种对他生命中的女人誰都不伤害的悲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倒是心怀悲悯之人,然而,人又很容易在悲悯中迷失或者奉献出自己……

我又不禁想起早前看过的张爱玲的一篇散文《谈女人》中的一段,“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像大部分所谓智识分子一样。我也是很愿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够相信,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而“地母”,是一个对“每一个狗娘养的”都怀着深切悲悯的妓女……

如何把握偏执与悲悯的度,不使偏爱流于偏执,不使悲悯毁于滥情,只能靠我们各自的修行。多读书,谨慎行,不偏执,怀悲悯。

推荐两首歌给你,张惠妹的《偏执面》与阿桑的《温柔的慈悲》,如果你喜欢音乐,喜欢她们。

推荐两本书给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红楼梦》,如果你同时喜欢中外文学,并有着你的偏执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