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说到境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何为境界?在汉语词典里境界的解释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达的情况。有人把境界分为四层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社会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无知,不知为什么做却做了,这就是自然境界了。所谓功利境界,就是有目的的做事,这就是功利境界。所谓社会境界,就是一个人主动的为社会做事,为大家谋福利,这就是社会境界。所谓天地境界,就是一个人主动地为宇宙(自然)做事的时候,这就是天地境界。
我举一个例子,吃饭有境界。有的人食不果腹,这可以算得上吃饭的最低境界了;有的人刚刚温饱,这应该算得上是更高的一层境界了;有的人吃饭讲究营养搭配,要吃得好,这应该是还更高的境界了。
有的人吃饭是机械的,到点就吃,不饿也吃,虽不知道为什么吃,但跟着别人吃了,这就是自然境界了。有的人知道不吃饭下午会饿会没精神,所以才吃,即使她不饿他也要吃,为了下午吃,这就可以算得上功利境界了。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我吃了那别人呢?父母吃了没有,种菜的农民吃了没有。我要努力吃,为了那些种菜的人,为了我的父母。这又是一种境界。在红军长征中,有一支部队被围。战士们已经一天没喝水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拿出那干巴巴的干粮,却没有人想吃。这时,连长站了起来说:“同志们,我们要吃呀。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才能打败敌人,才能推翻国民政府,才能解放千千万受苦的农民呀。”说完拿起手中的干粮,狠狠地咬了一口,用力的往下咽了咽。接着战士们陆续的吃起了那干巴巴的干粮。战士们吃饭的境界是不是更高了,他们达到了社会境界。当一个人为了自然为了宇宙而吃饭的时候,就达到了天地境界。
吃饭有境界,化妆有境界,生命有境界,可以说一切都有境界。境界的高低并不在于物质的好坏,而在于精神的高低。
傻子才悲伤
说起生活,我们似乎都有不尽的话语滚滚而来,或者相反,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沉默着,像是受了惊吓。但生活自然而然将我们拥入怀中,就像没有人看见种子发芽,也没有人听到草生长,但万物却照样生存、成长。生活于我们每个人只是一段客旅,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我们在这人世中只是一个匆匆的旅客,也许幸福会让我们停留的脚步久一些,停留的时间会长一些,然而终究止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我们怀着一种美好的期待与盼望,于是这尘世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了。这一种美好的期待与盼望,就是——感恩。
只是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人们往往忘记了那种美好的品质,无数次地都只做着拥有的梦。为拥有权力,而不惜一切地奋斗;为拥有金钱,而不择手段地投机;为拥有爱情,而不顾生死地追求;为拥有幸福,而不分南北地奔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想拥有自己所希望的权力、金钱、爱情、幸福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当人们的目光变得短浅,权力与金钱成为多数人想拥有的首选目标,更多的人更是以拥有权力的大小与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人生意义与幸福的标志,他们可还记得感恩是什么?又还有谁敢出来公然面对这个冷硬得近乎自大的世界?我们难得感恩,能做到不恩将仇报也就不错了。这到底是周围的人不想再感动别人,还是我们自己变得冷漠?这个问题不能再想下去,想得太多就有点绝望。难道我们现在只能依靠电影和歌曲来重温感动和感恩的心情了吗?然而,又不得不承认,每一次被电影和歌曲感动,背后都隐藏着对于一个人的思念或怨恨,所以说到底,还是因为人而感动,只是,隐藏得太深,深到我们自己都无从记起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动。
幸好,只是隐藏,不是消失。上帝给了诺亚方舟,上帝给了摩西权杖,上帝给了人类感恩的心——上帝仍未放弃我们,只要我们不放弃信仰,感恩的信仰。
所谓感恩,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需求。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感恩,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所以感恩应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一旦缺少感恩,不小心就会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需要感恩思想深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来一次灵魂的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就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出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思想,那么就可以沉淀出许多现实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失意、痛苦与烦恼,避免许多的悲剧与不幸。因为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举一个例子,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及感恩的来源,是因为有爱,而爱情,应该是其中最美的一朵花。而有一项调查,说男女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维持6个月,6个月之后,所谓的爱情就死亡了。这个结论是多么的丑陋,它把我们逼到了一个无处可逃的境地。假如爱情就如消费,那么,我们该懂得如何储蓄。应该有一种力量,可以把爱情储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辈子也用不完。这种力量在哪里呢?
就是感恩。中国的词语中,有一个词叫“恩爱”。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爱情也许有时候是靠不住的,而恩爱却可以做到。
因此感恩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歌唱方式,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所以与其说这种无形的感恩是要我们感谢自己从生活中得到了什么,倒不如说,它纯粹是在提醒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事物的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世界,珍惜爱。
主告诉我们:“当爱人如已。”那么我们就爱人吧,那些伤害我们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伤害是一种罪,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地来爱我们,那么我们就把自己的爱奉献出去吧,就象耶稣爱我们一样。有一种说法:倘若你心怀痛苦地烤着面包,那么面包就是苦的;倘若你心情怨恨地酿着葡萄酒,那么怨恨的毒液就会滴进酒里。不要怀着怨恨去栽种葡萄,因为那样结不出香甜的果子,更酿不出美味的酒来。
伊沙在他的诗里写过一个醉汉,在夕阳中摇摇晃晃地回家,在一座桥上,他剧烈地向大地弯下身体,像是放声歌唱一样地呕吐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感恩的方式。伊沙的意思仿佛是说,生活自有其通俗的逻辑和亘古不变的法则,没人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个疯狂旋转不知动力何在的地球,某些时候,我们借着醉意或爱意向大地弯下身体,做种种我们不可不做的事。这时候,我们弯下身体,像一张拉满的弓,我们以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