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让我们用一生阅读经典

九年级演讲稿1000字
2013-02-18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种文化现象很值得注意: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在电视上讲三国,讲着讲着就火了,据说《品三国》这本书的稿费也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对易中天本人以及他讲三国的方式,我没有任何成见,也不敢有成见,但是那么多人如此喜欢易中天,在我个人看来,是一种悲哀,这说明阅读原著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个事实:今天,我们阅读经典作品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在这个五颜六色的时代,人们更喜欢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时尚杂志,网络文学。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的流行阅读、快餐阅读,与流行、时尚相关,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生命、本质无关,这些阅读是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但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时代,一定是一个重视经典阅读的时代。俄罗斯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即使是战争年代,人们仍然不放弃经典阅读。老一辈俄罗斯人,都是靠着高尔基、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所提供的精神食粮成长起来的,甚至连农村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因此俄罗斯人民有着坚强高尚的心灵和良好的国民素质。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经典阅读渐渐被流行阅读所取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也逐渐败坏,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惨痛。美国教育部门为高中生列出二十几部必读经典书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柏拉图的《理想国》、惠特曼的《草叶集》等等,并规定这些书目几十年不变。

今天我们都在谈文化,其实,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朱自清说过一句话:“中学生应该背诵相当数量的文言文,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经典名著看上去很高深,说的却是很普遍的人生真谛,就像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的深度和广度为后人难以超越,它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没有时间性,它永远不会过时。

钱理群主张在中学至少开设这样四门选修课:一是《论语》和《庄子》,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二是唐诗,最能代表刚健质朴的民族精神,是最健康的青春时期的文学;三是《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四是鲁迅,他是一位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作家。我觉得,钱理群的思考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同学们!记住我今天讲的这句话:尊重经典,走近经典,抚摩经典,把阅读经典作品作为一生的读书活动,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厚实和高度,你会得到一生的大气和智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