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君子慎独

九年级演讲稿1500字
2012-01-19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综观其文,“慎独”指的是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自身。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就是一种“慎独”的境界。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我国历史上关于“慎独”的一些美谈。比如:东汉名臣杨震,有人曾以十斤金子向他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讽刺地回答:“天知,神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结果行贿者灰溜溜的离去。

近代,老一辈革命家国家主席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慎独”,关键要“慎省”。“独”是什么?就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不仅指外在的空间,更指人的心灵,如朱熹所言:“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才会有约束,才会把独处当作大庭广众。因此。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在“无人见处”下功夫,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要经常地、认真地检查自己,在内心建立一个“道德法庭’,时刻对自己进行道德裁判。

最近我们全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焦点问题,从某种角度讲,是我们现代学生的悲哀,其症结实际上就是缺乏“慎独”,上网的人缺乏自律,本来应该成为网络的主人,反过来却为网络为俘虏,本来应该成为网络的受益者,反过来却成为网络的受害者。

“慎独”从表面上看,要自律这个,要自律那个,似乎缺乏自由,但事实恰恰相反,唯有“慎独”才能带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自由。在谈到“自由”这个概念时,我特别提醒我们同学:人有思想的自由,但却没有行为的自由。任何思想或念头,只要不变成行为,就不会给他人或社会造成影响,不会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行为不然,它会造成实际的影响,如果它造成的是违背社会规则的影响,就有可能受社会约束。所以,自由的核心是慎独,慎独使我们拥有真正的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

那么我们中学生怎样做到“慎独”?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外界诱惑太多,尤其是一个人独处时,总自律太累了,怕自己做不到。实际上“慎独”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习惯就不累了,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慎独习惯,就可以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所谓习惯,是指人在长期的情境刺激或重复练习后形成的自觉动作。例如,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的同学,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会不假思索地关灯,而自己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再如,养成不抄作业习惯的同学,如果他抄别人的作业,他就会感觉很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会迫使他很自然地终止抄作业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就会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因此,习惯又被称作人的第二天性。人不仅拥有先天的许多潜能,而且还拥有一种在后天可以通过学习而具备某些能力的机制———习惯。

虽然在养成慎独习惯的开始阶段,肯定会感觉很累,这是个人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好在形成一个习惯所需的时间并不多,连续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习惯。三个月时间养成一个好习惯,从此一辈子受益,这有多好!

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记住“慎独”这两个字,并付诸实际行动,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讲文明有修养的国家栋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