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片金色的田野,有一窝勤劳的田鼠。夏天将在第一声虫鸣中悄然溜走,他们感到了秋的凉意,便开始收藏粮食,在田野上辛苦地奔波……
这时,金色的阳光均匀的洒在田野上,稻谷仿佛在阳光中浸染过,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苹果树的叶子在蓝天的映衬下绿得出奇,海棠的花瓣在风的沐浴中红得妩媚……然而只有一只田鼠在用心收藏这些大自然的美丽。
这只田鼠不寻常。
冬天在第一阵寒风中呼啸着来临,这只田鼠放出了夏末收藏的阳光。那阳光依旧是金色的,散发出久违的稻香,照亮了洞穴,温暖了田鼠们。它生动地描述了夏末缤纷的色彩,田鼠们仿佛又置身于那片金色的田野。它又绘声绘色地用一个个单词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田鼠们忘记了寒冷与无助……
这只田鼠不寻常。
吃饭的时间到了,田鼠们一哄而散,各自拿出自己储存的粮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然而却没有谁招呼这只田鼠一起吃。小田鼠孤独地呆坐在角落,虽饥肠辘辘,却怀抱着最温暖的阳光,带着微笑安详地睡去……没有恐惧没有怨恨没有遗憾地睡去。
这只田鼠不寻常。
然而这只不寻常的田鼠终归是饥肠辘辘,或许也已经饿死了。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结局。倘若这只田鼠向其他田鼠一样去收藏粮食而非那些不能充饥的阳光、颜色和单词,那这只田鼠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是客观事实。然而倘若它亦去收藏粮食,那自然也就不存在“不寻常”的田鼠了。
这只田鼠之所以不寻常,就是因为别的田鼠在储存粮食而他在储存精神。这让他拥有一颗充实而丰富的美丽心灵,从未感到痛苦。穷却温暖着,饿却幸福着,给别的田鼠带去了快乐,尽管没有得到一丝回报,却获得了内心最大的满足,这的确是一种不寻常的无私境界。这种境界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因为阳光滋养了他的灵魂,色彩美化了他的心灵,单词升华了他的思想……就是他收藏的点点滴滴,使他不同寻常,使他活得潇洒,活得有价值,活得有境界。
其实,那些寻常的田鼠们也没有错。至少他们没有饿肚子,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保全了生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是一切的本钱。我们都是相信科学的,那就不存在死后灵魂升天的问题。死亡是一个灵魂的终止。或许伟大的思想能够流芳千古,对于个体而言却永远不能再思考,不能享受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了。正如这只不寻常的田鼠,饿死了就再也感受不到阳光和色彩了。因此从物质层面上,那些田鼠们现实主义的求生意识比这只田鼠理想主义的虚无幻想更加值得肯定。
然而可悲的是,面对这只田鼠得一无所有,那群田鼠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甚至可以说是冷血。它为它们带来了阳光与温暖,快乐与遐想,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只田鼠肯分给它哪怕一粒稻谷,一粒都没有。且不说基本的同情和怜悯,就是因为感恩也理所应当给以报答。然而他们却只管自己填饱肚子,漠然麻木地看着同伴闭上眼睛。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人呢?在中国,发生事故冷漠围观的案例还少吗?冷漠应当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亦是一个民族的软肋。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太低。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或许,有人会说不劳无获,你自己不去劳动凭什么把我辛勤劳作的果实白白送给你!其实这样讲也不无道理。有劳动能力就应该凭劳动来养活自己,不劳动没饭吃跟别人实在没太大关系。自己以为的追求理想脱离现实以至于穷困潦倒甚至丧失生命,精神上或许是伟大的,但实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自己的不理智一手缔造的,也怨不得别人。
然而自古以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若是要我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作取舍,坦白讲我无法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只能说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满足精神的需要。比如吃饭为了消除饥饿感,消除了饥饿感内心就获得暂时的快乐,精神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然而这种满足终究会随着饥饿感的再次来临而消失,人便只好再吃饭……如此一循环,若是没有真正的精神供给,人就会被物质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具毫无价值的行尸走肉。然而没有物质就难以生存,或在这世上最起码得先生存,才能有机会有资格说精神。因此,的确很难去取舍。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也曾碰到过这类问题。他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其实他早年间是经济学家,后来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需要改行研究语言文字,并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发明了汉语拼音,为汉语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有次采访中主持人提问说,现在经济学家,比语言文字学家吃香,您后悔吗?老人笑了笑说:“不后悔,我虽然穷,但我的精神很满足,我喜欢它,能从中获得快乐……”周有光老先生的超然与洒脱,让我见识到了真正不寻常的人。他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的心态,保证了他在学术道路上无怨无悔的追求。
曾经有一片金色的田野,有一只幸福的田鼠。尽管它最终饥肠辘辘孤孤单单地睡去,但我依然要说:
这只田鼠不寻常。
因为它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金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