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和他们是什么关系?我们现在哪儿?我们将到哪儿去?
著名学者龙应台在台大法学院演讲时,讲了一个故事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个朋友,送给她一朵以色列带来的沙漠玫瑰--枯萎的,干的,死掉的草。按说明书,她和儿子,把它整个泡在水里,每天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第二天发现它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第三天再去看,感觉实实在在一种绿的颜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但它把自己张开,真有了玫瑰形的图案……到第八天,展现在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看到这个结果,她和儿子快乐的疯狂大叫!他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刚好一位邻居在旁边,很奇怪的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欣赏与漠然,只因为是否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是否看到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以及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我们到哪儿去寻找“沙漠玫瑰”呢?
从5月18日到6月9日一个月里,中央电视台与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部门联合制作推出的大型电视媒体行动“中国文化遗产博览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走进历史,思考这些问题,探寻这些问题。
其中,在刚刚过去的5月18日这个第31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4小时的直播节目从北京紫禁城开始,中间往返于沈阳故宫、台北故宫、苏州博物馆、贵州生态博物馆、杭州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等等著名博物馆,介绍了中国5千多年的文化,建筑,风俗,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还介绍了克里姆林宫和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阐述了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共同遗产间的关系,也带我们走出博物馆认识的误区——博物馆只是藏宝馆。
即将到来的6月9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科教频道还将推出一档名为《西周、西汉、古蜀文明的三地对话——保护文化遗产》的4个小时直播,直通三地考古保护发掘现场。即时,我们将亲眼看看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底片所记载的祖先过往生活,打开中国文化遗产这部无字史书,了解华夏文明的进程。
了解历史,了解昨天,认清我们的今天,才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头看看人类的过去,看看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让我们再一次确认自己的身份,再一次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