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袅袅稻花香便是家乡的味道,是人情味儿。
每当闻到阵阵沁人心脾、暖人心腑的稻香,眼前总会浮现故乡人那面带笑容的脸庞,耳畔总会响起那一声声关切异常的问候,心中的情感便要溢出来似的,胀得沉甸甸的,有些感怀那家乡的味儿。
忽然想起曾经偶尔读过的一本曹文轩所著的小说——《草房子》。曹文轩笔下的故事充满乡村的味道,整本小说就像是农村生活的缩影,让我感触颇深。小说主人公桑桑是个农村小男孩,他顽皮,做恶作剧,但本性不坏,心地善良,帮蒋老师送书信给心怡的姑娘,在刘一水等人欺负纸月时,也可以非常勇敢地去解救纸月……这一切都使我想起故乡的伙伴,他们天真、善良、顽皮,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孩童的稚气,却不像大城市里那些早熟的孩子,整天沉闷,将心事埋在心底。故乡的孩子虽也是早熟,但却是为家人、为伙伴担心,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这个道理。
脑海里又浮现一大片金黄色的稻田,那是我儿时的乐园。在大人们割稻子时,我们一群孩子也会在稻田里嬉戏玩闹。那大大小小、星罗密布的稻堆是休憩的大床;散落的稻草人是练习弹弓的标靶;边上的小溪是捉蝌蚪、打水仗的场所。每每都要撒尽欢儿、用尽力气才跟随大人回家。这里,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有的已经将桌椅搬到院外,趁着落日的余辉,几口人围在一团吃饭哩。看我们农作归来,都会放下碗来,满脸溢着微笑,招着手呼道:“刚回来呀,来这吃一顿吧!”奶奶总是笑着回应:“你们吃吧,没事的话吃过饭来我家唠嗑……”村里的人都很淳朴,乐于助人,若有人需要帮助,便是“一呼百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
现如今,搬进城里来整天看见的却都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庞,邻里之间有的甚至都不熟识,就算在街上跌倒了也没人扶,惟恐被安上没虚有的罪行……人与人之间似乎隔了一座有千里之远的高山,不再有人情味儿,不再有家乡的味道。
袅袅稻花香侵蚀着我心腑,让我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