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诞生起就在与环境的不断磨合中成长。出生的婴儿没有思想,虽然似乎有那么些心电感应,那也仅限于和朝夕相处的父母之间,且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例子,孤儿被好心人收养,直到成年被告知真相,也还不愿相信自己并非父母亲生。所以我想,初生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它们的大脑大概是人类最原始的地方。
我们的祖先早已指出,人的善与恶是环境培养成的,从婴儿时期的混沌,到拥有自己的善恶标准,我们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父母和社会的教导:这是能做的,这是不能做的,这是好的,这是坏的……我们做了一件事,受了表扬,便以为它善;遭了批评,便以之为恶。我们从小就在善恶思想的渲染中,养成了和周遭环境相同的主流价值观。但人类现在通用的善恶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不断的与自然、与人、与动物共存的斗争中,逐渐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上树立着善与恶的思想观念。比如洪水毁物,它恶;雨露泽我,它善;他人伤我是恶,其人助我为善;一个物品能为我所用就是好的,妨碍我就是不好的。而这种标准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就像建国初期的伐木英雄,如今痛感当日恶行,成了植树标兵。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这种善恶的初级分辨逐渐演化成一种社会氛围,与其说那种善恶植根于婴儿的大脑,不如说这种意识流传于人类世世代代的关系纽带中,人类在口口相传中将善恶的标准传承下来。
人之初本无善恶,在生存中逐渐形成了利我主义的思想,而又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形成了家、国、天下的大情结。思想和科技一样站在前一代高度上发展,所以新生的一代总会比前辈们在总体上更加复杂多样,社会亦愈来愈向整体的最大福利发展,而思想的巨人的诞生则有关社会的侧重、个人的倾向。
回顾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人伦物理方面,先人们的思想的高尚性早已胜于我辈,因其纯粹和接近原始,我们只需结合一下实际,抓住那些本质的道理,真理或是成功的大门便会毫无保留地敞开。今天的智者们关注许多极大或者极小的东西,而忽视了对人安身立命的本质的思考。是先人们的论述已经完善,还是世界的两极更趋于人类本身?
虽说人的成长与周围人文环境关系莫大,但并非善生善,恶生恶,认得价值与道德取向还在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与他交流的方式。比如宋青书,其父凶悍,其人无能却恃宠而骄,钟情周芷若受冷落而心有余愤便易受奸人挑唆,所以正气武当才出了一个叛徒。
小说里、电视里的恶人很多而且极端,但现实生活中恶人极少,尤其难见到恶到极致的人,因为受了社会底蕴感染的人大都内心深藏着一种对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大恶往往是由于心理受了某种过度刺激造成的,比如马加爵的自卑之心。那些臭名昭著的“战争狂”也大都出自变态扭曲的童年。
现实中虽少见大恶,而小恶——人们日常中的小缺陷、小坏习惯,多数是父母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或者曾经的困窘生活所迫。
没有人的思想是天生好或者坏的,一个人心理成长全在于他人的对待方式。我相信全世界的婴儿如果受到一样的教育、相同的对待——公平、正义、勇敢、顽强与博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无限光明。将来的地球人会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明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都友爱、互相扶持,智力上的差别全都平在了奉献当中。那个时候的我们,也许可以更加了解宇宙本质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