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对“开卷有益”这个成语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开卷“有益,而有的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虽然他们的看法不同,但他们都各有各的道理。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源于《渑水燕谈录》一书,说的是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御览》,他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看完,有时因国事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有次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就是说,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好处。
《太平御览》这部书,收集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了55门,全书共1000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在宋太宗的眼中,这当然是一部好书,所以他说“开卷有益”是合情合理的,至少在今天,《太平御览》也是“好的”“有益的”书。但自从产生了“黄色”,许多黄色书邗,不健康的书籍便充斥今天这个社会,成为一些人的阅读物之一,慢慢地侵蚀人们的身心健康,于是人们便对“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产生了“怀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引起了争论。
我认为,“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两种看法是从不同的方面,角度而定的,关键就在这个“卷”字上面,就是视乎你开什么“卷”。如果开的“卷”是好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我们就说“开卷有益”;相反,开的“卷”是不好的、不利于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我们就说“开卷未必有益”。总之,我们不能把这个“卷”看作是所有的书,不然就很难判断“开卷”有没有益了。
对待所有的事物也一样,也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