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总书记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作为一名基层“三农”工作者,对报告中蕴含的农业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会深刻,倍感振奋。
一、六大新意指引方向
1、生态
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用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突出的亮点。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对农业来说,尤其重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要靠什么?要靠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对我市来说,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十八大首次针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倍增也就是“翻番”,这样的表述,在过去三十年中并不鲜见:自改革开放伊始,党的十二大就提出“到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十六大时又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翻两番”,十七大再次提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翻番”的着眼点,始终在gdp。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这还是头一次,而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居民人均收入的这一变革,尽管只是六个字,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和根本目标,倍增计划非常鼓舞人。
3、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吹响了小康社会的“倒计时”。作为十八大主题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小康的概念,还包括政治小康、社会小康、文化小康,以及生态文明小康,并将这几个方面全面结合起来,制定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回望小康进程的来路,小康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有明显的变化。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小康;曾经,“新三件”替代“老三件”是小康的明显标志。这些变化背后,是时代变迁的加速给人们生活带来显著变化,小康生活品质也就与时俱进、与时俱变。
4、“四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是“四化”同步发展。“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5、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特别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三农”发展的战略新要求。
6、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美丽中国”在十八大报告中应时而生,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
二、四化途径明确任务
通过学习报告,我明白了报告中阐明的理论观点、大政方针、创新思路,更明白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悟透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要旨,从而增强实际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贯彻执行的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那就是在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关键是抓好农民小康化、农村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
1、目标是小康化。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了。但是总体和全面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农村,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是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最突出的一是收入低,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87元,分别是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元的34.3%、全省农民人均收入6898元的66.5%、全国农民人均收入6977元的65.7%,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倍感压力沉重;二是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这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工作努力、完成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重点是要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和公共服务共享工程,使我市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丰衣足食、家家都有好房子住、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多、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2、核心是生态化。我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源核心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特别重要。一是要把生态文明的这种观念贯穿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作为每一个丹江口市人的义不容
辞的职责和担当。二是围绕“三宜五化”的发展定位,积极创造一种环境与产业互动共享的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模式,探索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建设美丽水都。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住青山绿水,守住“金山银山”,就守住了“金饭碗”。四是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在管理上,加强协作,形成“多龙治水、政出一门”;在项目的选择上,始终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慢一点,也要实一点,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在规划上,加强政策引导,做到既兼顾当前又着眼长远。
3、关键是一体化。“四化”同步,其要义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主要是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是加快生态城镇化步伐,要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通过迁村腾地和农业产业化等发展方式,走上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之路。二是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根据乡村化社会转向城市化社会、农耕经济迅速工业化、知识化的趋势,以及农村中心村镇及区域的经济辐射半径、人口聚居流动走向、服务设施规模效益、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历史文化传统等等,规划建设一批示范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有序引导农民集中,实现“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功能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根基是现代化。“四化”同步难点是农业现代化。所以,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补齐“三农”短板,是“四化”同步的根本性工作,也是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一是发展农业新产业,要进行农业产业调整,突出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将传统农业调整到观光农业、创艺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上,使其占农村经济的70%以上。二是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牧渔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四是加强农业装备,重点推进信息网络武装、现代工业设备武装、农业机械化武装农业等,构筑农村社会产业、信息知识的普遍服务体系。
三、五措并举实现目标
一是培养人才。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当前,人才缺乏是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着力培养一批懂理论、会实践、敢担当的人才队伍和工作骨干。
二是扩大视野。联系一批高校,聘请一批专家,做好规划;同时,以咨询、讲座、项目研究、论坛、示范建设、中试基地、培训基地等形式,以专家的学术能力和独特的世界眼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推广技术。坚持以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产业优良、功能多样为原则,加快推广运用生态技术、生产模式、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形成强大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是建设示范工程。积极向中央、省汇报,多上生态农业项目。按照“生态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工作目标责任化”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宜居乡(镇)村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响、污染源治理等示范工程,形成精品和亮点。
五是制定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利益调节、成果保障的政策体系和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评价制度。
学习十八大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我也是十分关注十八大的动态,尤其关注我们的三农政策。
在会议上,总书记同志的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听完一席话,使我们这些基层农业工作者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要求,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尽早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虽然我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听从党的领导,大家拧成一股绳,那么我相信共同富裕的一天很快就会实现,就在眼前,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