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这不,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屋檐底下又挂起酱肉、腊肠了。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也幸亏古人把过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萧条寒冷的季节多了一分热闹和暖意。
小时候总扳着指头数日子,期盼春节快点到来。因为过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点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压岁钱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说过年是属于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大年三十,大人们忙着炒瓜子花生,杀鸡煮鸭;孩子们则忙着去集市上买鞭炮或在门口堆雪人。还时不时地跑进厨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进口袋,出去与小伙伴们分享。这时侯大人是不会象平时那样骂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说声:“碎碎(岁岁)平安!”也就罢了。毕竟要过年了什么事情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的彩头。等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热闹地吃起团圆饭来。不用细说,那餐的饭菜肯定是一年里最丰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该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红烧鱼的,“年年有鱼(余)”嘛!大人们美滋滋地边喝着酒边聊着天,兴致所至还一起划拳干杯。孩子们则吃在嘴里盯在碗里,筷子夹不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干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还调皮地拿来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皱眉伸舌一脸怪相,大人们看了更是大笑不已。于是,快乐的气氛洋溢在热闹的屋里,荡漾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吃好饭,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摆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岁了。唐人诗云:“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宋·孟老元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守岁古而有之。那时不象现在这样,可以边吃东西边悠闲地坐在电视前面看精彩的“春节晚会”,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饭后再享受一顿好看的精神大餐。当然那时守岁也不会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们强打精神坐着是为了十二点一到,拉起大人到门口去放烟火和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当响亮的爆竹和着我们快乐的笑声,绚丽的烟火映在我们红红的小脸上,我们又大一岁了。放好最后一只表示辞旧的“关门炮”,于是关上家门一家人带着一年的满足美美地睡觉了。
第二天被一声声寓意迎接新年的“开门炮”吵醒后,于是在妈妈的喊声里懒洋洋地起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头底下的压岁钱放在衣袋里,吃好甜甜的芝麻汤圆后,就去外婆、爷爷等长辈那里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时从亲戚长辈那里加起来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压岁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足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压岁钱大人们一般是不会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给孩子以外,其余的都收起来平时给孩子买一些书或文具等。
当然,过年除了孩子们最快乐外,还有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游子是放飞的风筝,走得再远,那一头总还连着温暖的故土。过年了,远方的游子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思念来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看着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熟悉的家门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门口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自己,那是游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是心里 里最大的一种安慰。是呀!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回到故乡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还开心快乐的事情呢?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难得在过年的时候能合家团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这肯定是其乐无穷的。
转眼又快过年了,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责任。我们不仅又年长大了一岁,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想,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春节随想
今年的春节,我也是在老家乡石望渡过的,我一样是年三十晚那天才抵达石望,但是,这次与前两次的回乡过春节的心情不同。前两次回家乡过春节,我一想起乡下的春节不像大城市的春节,它可以不受约束地烧鞭炮、放烟花,我就激动不已。乡下的春节,我一直很期待很期盼。然而,今年回家乡过春节,我没有了前两年的激动和期待。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而我的内心深处却隐隐地告知我,这次回家乡过春节,只是希望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像年糕一样黏住我最爱的妈妈,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是回家乡过春节前的感受。到了春节的时候,我更加是少了一份期盼和激动。今年的春节,我从心底里感受到过得很“冷清”、辛苦,令我觉得很难受,没有一丝一毫的年味。
说起广东的春节,我就不得不说一下广东的冬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只在春节前后出现冰冻天气,下冷雨,城市里的气温稳定在5℃以下,0℃以上;而乡下农村的气温则稍低,会有0℃以下的天气出现。这种春节前后的下冷雨的天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最多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一个星期虽短,但是凛冽的北风怒号得像凶勇的雄狮,寒风刮在脸上更是使人倍感痛苦。由于广东的这种天气特点,人们春节探亲都是比较辛苦的。
但是,今年广东的冬天与历来的特点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广东的春天细雨绵绵,夏天阳光灿烂,秋天秋高气爽,冬天温暖如春。对一直生活在广东的我而言,“冻得发紫”一直是一个书面文字,而今年,我却感受到了这种滋味。去年12月份,闽南的气温剧降,跌破了往年春节前不低于10℃的常规。广东5℃以下的气温持续了一个多月。那时候,我们还上学,由于闽南天气特点,学校和家里都是没有暖气的。我依然是每天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多休息,每天都坚持按计划做自已该做的事情。那一个多月,我不太敢出门,因为北风大得简直可以把一个人吹倒在地,而且天还下着冷雨,外面的气温更是低得无法形容了。那段日子,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寒意都使我感到刺心。从来都没有受过这般天气的我,仿佛灵魂也被封冻了起来,每天都想着那个温暖的被窝,但是却是可望不可即。
大概离春节还有四五天,气温开始逐渐上升,我也开始慢慢地脱掉了衣服,可恶的冷雨消失眼前,久违的阳光重现身旁,我被封冻的灵魂也开始重见了希望。但是,我一想起天气预报报道说,春节期间,将会有一股冷空气再次降临广东,主持人还说“今年过年要买多件厚衣服过年了”,我的心就惊寒。幸运的是,冷空气入侵广东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自从春节以来,气温维持在20℃以上,而太阳则像六月的太阳般猛烈,中午闷热难受。
自从年三十晚以来,我都觉得今年的春节的年味没有往年的浓,好像少了很多往年的乐趣,多了一份冷清。大年初三那天,家里来了很多爸爸的老朋友,还有村里的一些已经出去工作的大哥哥。在谈话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谈到今年的春节没年味的话题。
“今年的春节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今年的春节的天气太好了,不习惯,不像过年……”
“往年春节下冷雨,北风大,气温低,大家围着一个火堆取暖多热闹啊,今年太暖和了,春节也不下雨……”
“很没瘾,今年春节没下雨……”
……
妈妈也说,今年的春节真的很不习惯,没有一点儿年味,都只是因为天气太好了,不下雨,没刮北风,气温不够低。我也感到今年的春节很没年味,过得很“冷清”,与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许的反感和厌倦。一直很喜欢回乡下的我,喜欢乡间生活的我,也开始有点儿想回到城市里面,甚至有种想去北方过春节的冲动。
自从春节以来,气温很稳定,太阳够猛烈,每天都穿着很少的衣服去探望亲戚、游玩、随处“荡”。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春节不下冷雨,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不寒冷,第一次看见春节的天空是蔚蓝的,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也是暖和的,第一次看见春节的太阳也像六月的太阳一样,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也像六月天……虽然街道上新年的热闹气氛如同往年一般,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那就是寒冷吧?因此,我第一次觉得春节很没年味!
今年的天气到底是怎么了?今年的天气为何如此反常呢?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笔尖一动,流泻了今年春节的感受:春节天气太好,没年味,很没意思!
春节随想
2010恋恋不舍的离去,2011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年年春节,今又春节,怎样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使它变得更有意义?
“低碳”与“春节”,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热词,以最不可思议,却是最震撼的方式,实现了拼接。
“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但需要说明的是,低碳不是环保的全部,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环保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节水、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等,希望在“低碳春节”的基础上,大家能进一步深入。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假期不仅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合家团聚时期,但同时也是资源相对集中消耗的时期。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活动极容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料显示:
我国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50%。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低碳生活,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非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避免浪费做起,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力行节能减排,不仅符合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过一个节俭、环保、绿色的“低碳春节”,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倡导,更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企业的支持。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春节,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衣:制一件衣排放5公斤碳
衣之用途,御寒、遮羞、彰美也。唯其彰美,方使服装由生活必需品上升到艺术品。近年韩剧风靡我国,迷之者不外乎三:赏潮流服饰,看俊男美女,听软软伊语。
伴随着气候变化大会诞生的“碳足迹计算器”最近在网上流行起来。据某网站提供的北京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监制的个人碳足迹计算器(以下亦用该计算器。不同的计算器数据有所不同),在某人一年的碳足迹中,一件衣服的碳排放是5.7公斤。照此计算,如果成都1200万人春节每人少买两件衣服,可为成都减少碳排放13.68万吨。
建议:可少买套装,以增加不同的搭配。或者买经典款式,免得为赶潮流而经常买新衣,或者尽量买天然织物衣物。
食:一公斤肉排碳1.24公斤
说到饮食,千万不要被《大长今》里面丰富的菜肴迷惑了。大长今只是个传说。事实上,韩国的饮食非常简单:火锅、烤肉、泡菜,以米饭为主食,通常附带海带汤。味道以清淡为主,几乎见不到炒菜,火锅也不像我们那样会往锅里不断添加花生油,所以韩国食用油人均消耗量远远低低于我国。虽然韩国饮食文化不如我国渊远流长,但简朴的哲学思想里包含了至高无上的健康理念,这点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省一下。另外,韩国人在用餐礼仪上秉承了传统的精华,同样可以拷问一下当今国人在餐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的习惯。
几乎所有的餐具都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筷子、汤勺、小碗,清一色不锈钢,外观形状一模一样,甚至连供餐单位的名称和Logo都没有。根本见不到用植物做成的餐具,更不用谈一次性筷子。这就是简单,这就是高效,这就是环保,这就是善待大自然,这就是善待自己!
根据碳排放计算器计算,每公斤肉类食品的碳排放是1.24公斤。照此计算,若成都每人今年春节少吃2公斤肉,按1200万人计,则可为成都减少碳排放2.976万吨。
建议:节日期间多吃素,少饮酒,少吃肥腻的肉食,既对身体有利也环保。
住:一度电排碳0.79公斤
碳排放计算器计算,每度电的碳排放为0.79公斤。据此,若成都每人春节期间少用10度电,则1200万人可减少碳排放9.48万吨。
在市民胡大妈家的卫生间,一个大桶十分显眼。原来,这是胡大妈专门用来接废水的桶。胡大妈说:“很多人洗衣机的水都直接流掉了,我把洗衣机的排水管接到这个桶里,这些水还能用来冲厕所。”
胡大妈和孙子住在市区上坝路一小区内,每个月交完水费,胡大妈都会和邻居比较谁家水费多谁家水费少。几年下来,胡大妈颇为骄傲地说:“我们家的水费每个月都是最少的。”
胡大妈一家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但胡大妈认为,节水省电并不代表“抠门”。
在胡大妈看来,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大手大脚浪费。潜移默化中,胡大妈的孙子也全面奉行起了奶奶的“节约指示”。
“年初南方大旱,看着那些没水喝、嘴唇都裂开的人,我觉得浪费水真是罪过。”胡大妈说,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受到了触动,大家开始自觉节水。
建议:节约用电的办法很多,包括电脑、电视等电器不用时要拔掉插头,以及随手关灯等等。
行:开车一公里排碳0.297公斤
根据上述计算器计算,一辆油耗在8—12L/100KM之间的舒适型轿车,每行驶1公里,碳排放为0.297公斤。据此,若成都每辆私家车春节期间少开行1000公里,按150万辆私家车计算,则可减少碳排放44.55万吨。据资料显示,春节间人们频繁的走亲访友,而此时的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丹麦是非常富裕的国家,开车代步本是小菜一碟,可政府为了减少汽车出行,将车辆及汽油的价格定得非常高,税也很重,一部车和一艘游艇的价钱几乎一样。以前只知道荷兰是欧洲的自行车王国,没想到在哥本哈根有1/3的上班族骑车,其中包括高官、富豪和名流。连首相也自称是单车爱好者。
有些国家光是嘴上提倡民众骑车,哥本哈根政府却在硬件设施上动了真格。他们给自行车设立贯穿全城的专行道,确保每天上午前往市中心的道路不会遇到红灯。而且自行车道从高度上和机动车道、人行道分开,一目了然,安全可靠。专行道开通之日,哥本哈根市长还赶到街上为骑车上班的人送上果汁和热茶。如今,该市的自行车专行道达到了300多公里,骑车上班时最高时速可达20公里。
如此多的人骑车一要归功于丹麦人传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做得好,为骑车者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方面,丹麦是我们这个“自行车大国”的榜样。
“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去成都都是骑车。”俱乐部成员张炜说,“6个小时的骑行时间虽然有点长,但真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哦。”
没有马达的轰鸣/踩着轻快单车,跟着链盘的节奏/向着快乐的方向,谱写一曲快乐进行曲/低碳是我们的理念/健康是我们的理想/掠过城市两边的高楼/穿行在美丽的山川河流/不带来一丝尾气/却带走一路欢歌流淌/我们一样快乐健康/我们就是快乐的骑游者……”作为一名快乐的骑游者,张炜将这份快乐谱写成歌,骑到哪儿唱到哪儿,广为宣传“低碳节能”与“快乐生活”。
建议:出门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市区内尽量少开或不开私家车。
过一个低碳年,其实并不难。只要在出行、燃放、吃饭、购物等一些过年习俗上节制点就能做到。低碳春节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假期中,适当减少日常的照明时间,避免能源浪费;看完电视后拔掉电源插头,避免待机能耗;不用一次性塑料刀叉等餐具;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减少电暖器和空调的使用;合理计划烹饪饭菜的分量,减少浪费;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避免空气污染和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开车的时间和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