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水乡风貌

高三写景900字
2017-08-26

苏州已建城2500多年了,充满了沧桑感。水的环绕使她并不显得老态龙钟,反而更成熟。这里动濒大海,西临太湖,南接运河,北枕长江,几万多条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编成了密集的水网。也许这就是苏州被称为“水乡”的原因吧:水乡,水乡,水的家乡。

水,可以有无穷变幻。在苏州,水没有江河的奇险,也没有沧海的磅礴,它只是平静地流淌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太湖。它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记载着人类生命的足迹。小心翼翼翻开它凝重的书页,那吴越春秋的金戈铁马,西施、范蠡、勾践、夫差、伍子胥------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太湖的波光潋滟中叠现。飘舞的旌旗,争流的百舸,仿佛让我看见了当年征战的鲜血;汩汩的湖水,似乎是吴越两地百姓悲怆的呼喊,亦是无奈的叹息。我和爸爸漫步于秀丽静谧的太湖边,望着被群山拥在怀中的村庄、良田,潺潺溪流挟着永不疲倦的活力,肥沃了江南鱼米水乡。举目眺望,水天相连,湖面上条条渔船,点点白帆,芦苇摇曳,像一幅生动的泼墨山水画。随意地去农家走走,太湖渔村的人们见到我们,都欣喜地用热情和礼遇款待。沏上一杯清香四溢的新茶,质朴无华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亲切。太湖是这么美好,使我陶醉在它那超脱和宁静,那一阵阵和风轻拂的碧波微澜中。

光是湖并不能代表水乡,有了水巷,才更有诗意,它就像是勾在水城锦绣画幅上的一条条碧色丝边。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那构成纵横水巷的石驳岸和石埠头,它却是水巷的母亲,那时时俯视着水巷的石拱桥便是父亲。平江路、山塘街就是充满韵味的水巷。

园林中也充满着水的韵味。譬如沧浪亭,如果说,像山塘居民那样非常通俗地呈现着与水为邻的常态,那么,像沧浪亭这样的古典园林便更为典型地揭示了精雅文化与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水更为净化,在这里,水更为安闲。它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优化了人们的心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首诗新鲜的字句干干净净,像清水洗过的莲藕一般,把在水中生活的苏州描绘了出来。

家乡在水中平静地浸润着,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渗进了深度,暗暗地泡透了沧桑,家乡也因此而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