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过人生锤炼的爱,才是永恒的。
——题记
读完整本书,波澜不惊的心仿佛也渐渐沉寂下来。
细细回味,既为简爱的自由倔强的性格所折服,又被她和罗切斯特先生那动人心弦的爱情所深深感动。
简爱,从小在舅妈那里就度过了一个并不幸福,甚至有些悲惨的童年,长期得不到快乐的她终于在受到一味的不公平待遇和欺辱之下决心离开盖茨赫德,被送到了洛伍德学校。
一心希望有个新开始的她在学校里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位是甘于承受命运的海伦,即使被他人批评责备,甚至是欺负也默默忍受,而这仿佛就是主人公简爱的对立面。相反的,简爱就是那样一个有着坚强个性,不逆来顺受,追求自由自主的女孩。尽管她为此付出了代价,但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不会也不可能屈于命运而轻易改变。而另外一位丹伯尔小姐,则是出生以来大概是第一位对她如此之好的陌生人。(即非亲属)她第一次以公平、客观和怜惜的态度去对待简爱,一次次帮助她。致使简爱逐渐喜欢上了这所慈善学校。作者在此的笔墨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段自然的过渡,丰富了简爱的个性与处事,向我们展示了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待人处事和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很是贴切现实生活。
而真正故事的开始,是从简爱成为特恩费德的家庭教师开始的。因为在那里,她认识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人,罗切斯特先生,特恩费德的主人。
像所有爱情小说一样,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逢很有戏剧性,仿佛像上帝的安排。这次偶遇也给读者男主人公的第一印象(包括之后的相识),是个有些奇怪,但总体来说是威严的主人。就在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怎样开展罗曼史的同时,作者运用了明暗线交错的手法,以一件蹊跷的事情(即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被火烧)来显示出男女主人公朦胧的爱恋和男主人公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后又是和大多数爱情小说类似,“小三”出现了,也就是女主的情敌。但是作者在这里很巧妙地写出了一向主动而且倔强的简爱在爱情的问题上,在对待英格姆小姐的问题上,却又有些失落和自卑。面对英格姆小姐,尽管她看到了很多缺点,但是毕竟她不清楚罗切斯特先生对她深厚的爱。或者说,在爱情方面由于她地位的卑微,只能寄希望于主人对她的示爱,而如果自己主动的话,又没有那份勇气与自信。
可是作者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的确很巧妙,且不说罗切斯特和英格姆小姐的订婚是他的“小计谋”,让简爱由此嫉妒生爱。而是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读者原本想象着幸福而又快乐的气氛,就被那个罗切斯特先生的秘密所撕破了一切的幻象,包括简爱对他的崇拜和痴情。
而至此,也掀起了全文的高潮,就是罗切斯特先生挽留简爱的情节。面对如此抱歉,和深深爱着自己的他,不论怎样诉说爱的情话,用一颗挚爱的心去留住简爱,都难以改变简爱的决心。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扼腕叹息,原本就要成婚的恋人就这样分道扬镳。其实,看似有些绝情的简爱内心的煎熬丝毫不亚于罗切斯特先生,她曾经犹豫过,但是内心深处的理智思想告诫她一定要离开,而事实证明离开是正确的(后来疯女人放火烧特恩费德),尽管分离是异常痛苦。
读到这里仿佛简爱曾经握紧的幸福就这样溜走了,再一次,简爱开始了新的旅程。
我始终认为,简爱在摩尔屋的经历就类似于在洛伍德学校一样属于过渡的部分,而恰恰这两部分少了一些悲情和痛苦,更多的是真情和温馨。
再一次经过上帝的安排,简爱巧遇了自己的三个表亲,这三个人都是实打实的好人,又加上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无疑是对刚经过爱情折磨的她一次爱的关怀。也让她重新振作起来。然而简爱内心真正挂念的还是远方的罗切斯特先生,所以当收获亲情的温暖后,当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后,当婉拒了李维斯先生崇高的请求之后,再一次地回到了特恩费得,一辈子不会忘的故里。
在这里,作者把之前的伏笔(即简爱的噩梦)给真实化了。特恩费德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然而这又不失为一次解脱,一次新的开始。
虽然没有了物质和表面上的富裕,罗切斯特先生也双眼失明,缺少了一只手,但两个人的爱情经过人生的起起伏伏,时间的千锤百炼,早已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溶于生命的爱情。那时外表已经不重要,金钱和地位也不重要,而那颗持久爱着对方的真心,已经真正成为沟通彼此的纽带,坚不可摧。想必那种爱就叫做“永恒的爱”吧。
这种爱总是要经过人生的磨练,才会放射出永恒的光芒。或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只要曾经拥有过,又怎会害怕再一次失去?因为心中有爱,持久的爱。
笔尖落到这里,真心地为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而祝福、敬佩。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但它却折射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彼此的爱恋永恒存于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