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同学一起相约去逛北门老街。
想象中的老街,应该繁华而又热闹。青石板一直通向巷子的尽头。每天,来来往往的行人穿梭其间,给老街增添了许多生气。两边店铺林立,酱园、茶馆、布店……门上的招牌古色古香。木门、木窗、木栏杆,质朴简单,窗棂上的精细雕花透露着主人的审美品位。时常又有捏泥人的老人来到老街,霎时聚集了一帮孩童们。但见老人十指翻飞,没过多久,栩栩如生的泥人就在他手中诞生。卖杂货的货郎挑着货担一路吆喝着来到老街,总会被不少的主妇拦住,七嘴八舌地挑拣对比着。老街,是那么地充满生机活力。
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老街老了。
两边墙上的砖石,密布着裂纹和青苔,仿佛是老街干枯的面容,斑驳的木门,看起来病恹恹的,似乎是它日益佝偻下去的身躯。屋顶上的瓦松,一棵棵安静地立着,见证着它的兴衰荣辱。
一间挂着“酱醋坊”的店铺门口,一块长木板上,几口大盆装着腌渍的酱菜,黑乎乎的,看不出本来的面貌,不知道已经腌渍了多久,仿佛是上世纪遗留下的产物,让人一下子就没了食欲。店铺内黑洞洞的,店主站在一旁与人闲谈着,似乎对这样冷清的现状早已习以为常。
一家布店里,六七十岁的店主戴着老花镜,在一台老式缝纫机上忙碌着,老式的柜台里,几匹新的布料静静地躺着,颜色和花纹早已不流行于这个时代。
在一个巷子头,有一座刻着“工人俱乐部”的高大建筑,大门上的锁已经生锈,窗户也已破碎,透过窗户朝里望去,里面的屋顶已坍塌一角。院落的野草,杂乱地生着。俱乐部门前的两盏白炽灯,灯头早已不知所终,而当年,它们不知照亮过多少狂欢的青年意犹未尽地归去的身影?
轻轻推开当铺的大门,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扑面而来,几个工人正在忙碌装修。这里据说曾是权倾一时的清朝大臣和珅的私产,曾经是高邮最繁华的场所之一,高高的柜台内外,见证了人间的许多悲欢离合。时事变迁,这里也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政府正意识到这些历史遗存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加以修缮保护。当铺经考证恢复了“同兴当铺”的名号,根据史料记载修复存箱楼,恢复了柜房、客房、首饰房等建筑。当铺也已经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北门大街的许多老字号店铺门前,都已经被钉上了各类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木牌。北门大街据说也被政府列为历史保护街区,在将来的某天得到修缮和完善。
夕阳西下,北门大街笼罩在落日的暖暖的余辉里,在它身上,体现着现代与过去的交织,岁月在它身上铭记着它的前世今生,让人怀念,也让人憧憬。终有一天,老街会再次散发出光辉和魅力。
走出老街,宛如在时空隧道里畅游了一番,背过身去,我在心底默默祝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