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在拜读各种版本的解释后,基本能把第二个故事拼凑完整,可不愿多想,因一旦想到美丽的皮囊下是腐烂的灵魂,便会不寒而栗。我自认是易接受现实阴暗面的人,可对于影视、文学作品,仍会坚定不移地追求美好。
我想,我需要读一遍原著,再重看一遍电影,继而敲定自己的最终判断。
李安在采访中还说到,希望电影是可以让观众思考的。这一点,也确实做到了。《少年派》是可以引导人去积极思考的,不论是通往光明面还是阴暗面。“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人存活的证明,而为了让思想维持运作,诱因必不可少,看一场优质电影或许是最便捷的方式。
总而言之,《少年派》是一部好作品,李安是一位好导演,两者都值得予以持续关注,自然也有资本在院线以至公众视线中长时间的活跃,甚至在奥斯卡有所斩获。可眼下我最期待的是,当《少年派》与《1942》正面交锋,谁会更胜一筹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我看电影向来都是先正片再边角(影评、解读、采访、制作特辑等),即先形成自己的思想,再去参考他人的见解。往往在搜罗“边角料”的时候,是挖掘电影内涵最有趣的时候,也是一个取长避短的思维提升过程。可每次看到过于精分的作者,总是哭笑不得。
李安的电影是很需要各家解读来辅助的。正如他采访时所说,希望观众在了解影片之后会有“噢,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我早已有过体会,我当时甚至还依照着搜索来的辅助信息把《断背山》重新看了一遍。现在的《少年派》同样如此,一如李安的作风,在看得见的画面里植入大量看不见的信息。眼下关于“两个结局”的争论愈演愈烈,虽说它本身并不重要,但在好奇心与探索欲不断碰撞的氛围中,此番探讨着实有喧宾夺主之势。所谓的文化人们总爱干些模糊焦点、带坏老百姓的事情,且乐此不疲、自鸣得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影片最初的一个桥段引领了我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少年派从黑天神的嘴里看到了一整个宇宙。
相比震撼人心的海上激斗,我会更倾情于暴风雨前后的宁静,哪怕这仅是电影的次要部分。每当影片节奏渐缓,我便会把少年派误认为小王子。两者都是只身漂泊在宇宙的寂寞流浪家,带着与生俱来的忧伤与虔诚找寻美好而飘渺的希望。不同的是,小王子的寄托是玫瑰花,而少年派的依靠是一只老虎。可不论是玫瑰还是老虎,对于两人都是唯一的陪伴。
在宇宙的视角,万物皆渺小而脆弱,却总致力于为自身存在而正名。世间一部分的存在胜利了,比如少年派;更多的存在失败了,比如派的家人及他家的动物们。电影如人生,不过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大抵都是真金白银,至少是编剧和导演认为可传达信息的。
宇宙万物,在影片中展现得唯美而隽永。不论是夜光海洋,还是可爱狐獴,都让人倍感温馨,与宇宙惯有的苍茫感大相径庭,这与特效画面的渲染不无关系,理应向视效工作者们致敬。
特别中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俯拍镜头:海天相融,满目的云彩间点缀着一叶扁舟。这个镜头像是上帝偷偷打开天窗窥视地球,如同派一再掀开帆布打探理查德。希望安睡着,万物静谧而祥和,上帝默默合上小窗,祈祷着离开了。于是,电影转场,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一味地接受信息,却不知咀嚼并产出,这似乎对思想很不尊重。因此,想赶在热情消退之前,记下稍纵即逝的感触。
印象里自小学以后便没再和妈妈一块儿上过影院,把这十年来的第一次送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不留遗憾。观影期间,针对少年派和老虎在惊涛骇浪席卷时总能黏在船上这回事,妈妈说,这不现实。这一句玩笑话在我脑中回荡许久。诚然,但凡影视作品,便不缺常理无解的设计。好片能够把“不现实”的艺术效果转化为“现实”的人生哲理,且进行得和谐得当;至于烂片,只是让“不现实”的虚构情节停留在发梦阶段。《少年派》理应归于前者之列,至少它让我有所触动并意图写些什么。
影片末尾,步入中年的派说,我的故事说完了,现在它是你的了。因而,我写的是个人见地。自走出影院,一直在找影评及解读来喂养疑惑,目之所及不乏各路精分帝。暂且不论其结论是否正确,他们让我想起了当年无数次咒骂的语文阅读的命题人。可必须承认,若想要更好地回味影片,还真是少不了这些洞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且孜孜不倦的人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原文是这样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因为安乐而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用于治国或社会发发展上,事例不胜枚举。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重新打败吴国;明朝李自成进北京后因享乐腐化而灭亡。这两个故事都是大家熟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事例。可以说历代王朝的兴衰都遵循着这个规律。所以今天党中央把反腐倡廉提高到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进行,这样的忧患意识是正确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也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在美国阿拉斯加动物园中的鹿苑里就有一件发人深思的事。这个鹿苑的鹿常常被狼吃掉,人们就捕杀了大批的狼。本想鹿应该增多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鹿在减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原来有狼的追逐,鹿就会奔跑,因而体格健壮,生命力强。现在,狼没有了,鹿缺少了忧患,只顾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体质严重下降,结果没有死于狼的威胁,死于自己的享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可以在个人的成长上用于励志。有句古话叫“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从小吃些苦,经历些磨难,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有好处的,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乐观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磨难,把它看成是磨炼自己、使自己变得更有力、更强大的机会;另一方面,在顺利时要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自觉,不要让顺境消磨了自己的意志,谦虚谨慎、积极进取、永不懈怠,这样才能迎接一切挑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在对李安导演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讨论热潮中,有一个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即两百多天的海上漂流生活,少年派到底靠什么活下来?也就是说,他的救赎是靠信仰还是靠本能,抑或是第二个版本暗示的那样是靠人吃人的兽性。我不愿意相信人可以吃人的事情,尽管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但毕竟是特例,特别是吃掉自己的母亲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更愿意在影片浓墨重彩地叙述的第一个版本范围内讨论问题。
不错,在少年派和老虎什么吃的都没有、一度陷入绝境的时候,是毗湿奴(印度教中维护宇宙的神)化身为鱼来救他,天上像下雨一样飞来无数的鱼使他活了下来。可是这毕竟是神话,作为无神论者,我坚信使少年派活下来的原因,是那只随时要吃他的老虎理查德。帕克。正是身处这种险境,使得他从来不敢懈怠,不敢追求舒适,只能不停地使用自己的智慧,不停地劳作,生命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所以他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坚持两百多天活下来了。假如没有这只老虎,或是这只老虎不随时想吃他,凭着救生艇上储备的食物和淡水,他可以每天静静地躺着不用那么劳累,不用那么紧张,那么也许他不会死于饥渴,但绝对会死于孤寂和绝望,死于四肢无力和身体各种功能的退化。这就是古人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书笔记300字
影片的主要部分集中在派的海上漂流,他看到动物之间为了存活的互相残杀,最后留下来的是最凶残的老虎帕克。一开始派很害怕老虎会把自己吃了,但在老虎掉下海中的时候,却不忍心看着这仅剩的生命离开。于是帕克在船上,派在自己制作的简陋木筏上,一路互相拼命的活了下来。在海上,派看到了水母发亮的美丽景象、看到了鲨鱼、看到了海豚、经历了十分危险的风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风暴中,派看着风暴中心的一缕阳光绝望的质问上帝,问上帝为什么爱自己却救不了自己。但同时派也表现出了对活下去的极度渴望。这一点是让人感动的,对活着的渴望何尝又不是对生命的信仰呢?
在影片的最后,派在以为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漂流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岛上,派在获救后被采访的时候说到如果没有帕克,他不会活下来,早就死在海上了。在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恶劣的环境可能会打垮一些人,而坚持下来的人则能更加顽强的生存下来,幸运和机会也会降临。就如影片中的派,不管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依然活了下来一样。
好电影的意义在于能够给予观看者一定的共鸣或者启发,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反映真实的生活。在这个人心浮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部影片或多或少能够引起你对信仰,生命的思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想不通信仰如何,让生命更丰满,你的信仰也会在你的内心中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