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亦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就在这股平淡与从容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则交织着亲情与恋情的故事缓缓地步入心坎……
古朴的湘西凤凰宁静而柔美。蜿蜒的山峦、幽静的溪流、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清脆的细竹、灿烂的野花、临泉深处悠然回荡的山歌……都在轻灵的雾霭中牵动着我的心弦。
爱是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爱,祖父操劳一生,当生命结束时,心中充满了挂念;因为爱,少女翠翠重新对生活有了诠释,有了希望;因为爱,哥哥天保选择了离开,以成全弟弟傩送那分真挚的感情;因为爱,傩送去寻求那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爱,翠翠便从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来的心上人……
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慈祥的爷爷是这般模样:“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在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美丽总是令人忧愁”。《边城》作者在给我们展现这一幅人与自然相得相融,优美和谐图画的同时,却又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命运的无奈与困惑的面孔。
本应该是圆满美好的家庭,在母亲与父亲相聚不得志而前后离世下,翠翠从小就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他们的孤单与悲凉时不时的涌流心头。“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几薄薄凄凉。”、“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其中,还让我们看到不幸的是,作为“水鸭子”的大老却在水中淹死;以歌声让翠翠的心飞翔的二老却离家出走;与翠翠朝暮相处、形影不离的爷爷,又在雷鸣夜晚中悄悄离世……这一切的发生,犹如一个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在《边城》结尾,作者想通过二老“也许明天回来”来点燃翠翠心灵的一时希望,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又岂不是给她一种无限的困惑、迷茫?一个从小就遭受人生悲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得一处关爱、拯救的归宿,却一直得不到实现。这也岂不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沈从文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这个民族的爱和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正是因为心的执着才构建出这座交织着动人故事的边城。
借用《边城》里的一句话:爱的美好在于它的纯洁。而我想说的是,爱的美好在于它的价值与它的出现。
我又一次将头埋进书里,任人情的温暖一步步的深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