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群体,认识新的朋友,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事儿,然后花一段时间融入他们。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不断接触到新的群体。而我却在接触一个个新的群体之后,逐渐从不同的人身上,倾听他们的故事,学他们所有的优点。我的改变大概是从十四岁开始。
从初中到大学
在我十四岁的时候,所有的同龄人都在初中二年级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时候转学到了中专。这所中专并不是与美国一样的中专,反而有点像社区大学,中国的中专学习程度大概是高中水平。我就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孩子真的比普通孩子要单纯善良许多,她们会伴着欢声笑语度过每一天,和她们相处连学习都是快乐的。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我在初中学习时,同班同学有一部分学习成绩非常好的,每天都不怎么讲话,就一直低头学习。相反的,有一部分同学每天上课不认真听讲,每天就只想着怎么玩。而我就是这个后者同学里的一位。在这个班级里都是各学各的,没有一起讨论的时间。我并不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同学,但进入新学校后,我十分庆幸认识了班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融入这个群体,和她们一起学习,一起做功课,做任何事都很开心。尽管我们练舞蹈的基本功或者排练时,很辛苦,压腿也很疼,但大家在一起动力十足。我也学会上台跳舞了,同时,我的钢琴老师鼓励同学们参加了校外的钢琴比赛。在快结束的半年里,学校有一个和一所大学合作的机会,而同时,那所叫省艺校和WOU也有一个2+2的项目。我的家人得知我有想法,想在这个项目中学习,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从这时起,我开始补习英语,准备参加大学的校考。在这半年里,我每天学习英语,练习钢琴曲,进入大学后,我将学习钢琴专业。
在省艺校学习的2年
通过半年紧张的准备,庆幸我顺利通过了省艺校的校考,开始了真正的大学生活。而这个2+2项目加上我一共只有三名同学,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我的老师一起学习和相处,这里的老师有一部分是还在读书的大三学生,她们的英语的确很棒,同时她们即将去各国读研究生。刚进大学那会儿,其实我的英语可以说是非常差,最基础的我都不会,就直接学习IELTS的课,难度对于我来说可想而知。我甚至都不知道IELTS是什么,需要考些什么,但她们非常有耐心的从基础教我,不因为我基础不好而放弃我。每当我觉得很难想放弃的时候,她们总会细心地给我分析:我应该怎样学习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在和她们一起学习时,不仅掌握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在生活上她们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很亲近,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和道理。其实这些并不是她们份内的事,但她们每个人教会我的都不止英语这个书本上的知识。正是因为她们的真诚教导,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人在努力,她们都相信我可以,给我鼓励和支持。那股正能量每当想起的时候,就会有一股冲劲,要努力不能让她们失望。
在美国的日子
不知不觉我已经来美国学习一年半了。从我刚来的第一天,我住进了寄宿家庭,美国家庭。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天到寄宿家庭时,两个妹妹出来帮我搬行李,她们问我话,我什么都听不懂,也不知道怎么说,只会说“yes”和“no”。休息了两天。家妈送我去了ELCI,是语言学校。因为我并没达到WOU要求的雅思分数,所以我需要在ELCI学习语言。在这里有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起学习,很快的我融入了这个新群体,每个同学都很友好。因为中午我们都在学校吃,有时候大家带了午餐就会一起分享,无比暖心。而我的住家妈妈,每天会送我去学校,放学接我回家,路上总能闲聊一番,尽管很多词我听不懂,她总能找到最简单的词解释给我听。在家里的时候,她们每参加一个活动都会带上我,像朋友的生日,Heidi的跑步比赛,去西雅图家妈的爸爸家探望他。一个人第一次离开家,融入了她们之后,给了我家的感觉。我们从陌生,到渐渐熟悉,到后来叫他们家爸家妈。每次回中国之前和到美国的时候,总会去探望一下他们。现在,尽管没有和她们一起住,只要我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她们总会第一时间帮助我。例如,十一月的时候我想买一辆二手车,家妈很热心的说让家爸来帮我看一下车子状况怎么样。就在前两周,我开着朋友的车蹭了别人的车。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车主当时也不在,我第一时间想到家妈,我应该问问她我需要怎样处理。她好像感觉到我非常担心,她告诉我,没事,人没事就好,细心的告诉我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步一步的。下午她就陪我去车行,办理好所有手续。最后告诉我如果被我撞到车的车主给我打电话,我应该怎样说。确实,当时我很懵,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所措)。如果没有他们我一定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在这个家庭住的六个月里,他们帮助我太多,我学到的生活上的细节也很多,例如,合理分配每个人应该在家里做的工作,比如扫地,putdishes,擦窗子等等。
在每一个阶段里,我不断地认识新的群体,融入他们。不同的群体教会我不同的知识,要笑着面对每件事,包容你身边的朋友。我很幸运,遇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