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和爸爸坐火车来到了南京,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南京之行。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又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市中心新街口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和谐相依:明朝皇宫与休闲广场毗邻,总统府旁便是繁华的地下商场,古老的城墙也因旅游业旧貌展新颜。
南京的路是不太好走的,有些小路像个“迷宫”,我们在第三天就迷了路。本来想去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可在抄近路时在一个小区内迷了路。南京人真是热心肠,在一个小时内,我们便从中走了出来,这之间问过超市店员、看门保安、散步的老人,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热心地帮助我们。可出来后更糊涂了,几条小路通向哪儿呀?一位书亭的阿姨耐心地告诉我:“向北走到第一个路口右拐,直走到路口,前面便是北京路,路旁的摊点你也可以问一下。”在阿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走出了“迷宫”。
我记得有篇文章说,南京人就像一些旧日贵族文人,有着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温柔、细腻与和善。这是极其正确的,千百年来温和富饶的江南水乡养育了一代代同样温和、细腻的南京人,也把这种性格深深嵌入了南京人的记忆中。好一群令人敬佩的南京人。
但当我进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情涌上心头。30万!30万!多么可怕的一场大屠杀!这在南京人,乃至全国人心中留下了一道多么痛彻心扉的记忆。那些照片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百人斩”、“万人坑”;扫射、纵火……当时的城市一片残垣断壁。李自健先生的《屠生佛》中表现了这种景象:左边,是狞笑着的刽子手;中间,是小山一般的死人堆和挣扎着侥幸活下来的人们;右边,是救人的僧人。天际是血红的,一片可怕的景象。出了纪念馆,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沉重。我的心在泣血,在呐喊:友好热情的南京人啊!温和善良的南京人啊!!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竟有30万无辜的市民倒在日本人的刺刀下。这种民族的仇恨激起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强烈愿望,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受外国的欺凌。我们这代人,唯有学好知识,将来才能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
这次去南京,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成熟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