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愚人节关于愚人节的资料

六年级素材
2012-05-31

愚人节:关于愚人节的资料大全

愚人节简介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英文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愚人节已出现了几百年,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今天,愚人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差不多在整个欧洲和北美都流行。苏格兰称这一天的受骗者为"布谷鸟",似乎和农业女神仍有些关系。法国人则叫作"四月鱼"这大概是因为小鱼在四月刚孵出,糊里糊涂地见饵就吞,容易上钩的缘故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愚人节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样翻新,新意百出。如:新婚的妻子可能会收到告发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会接到提升的调令,儿子会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某年4月1日,英国《每日镜报》登出一帧照片,一个面容酷似某国总统的男人,一手挽着一个几乎全裸的美女。凡此种种,如果你都信以为真,就上了大当。当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也不必像得墨忒尔女神那样大光其火,最好拿出点"绅士"风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节与人为善的真谛。

关于愚人节的由来及起源传说故事,大约有下列几种:

1、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通用的阳历),以元旦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为新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从此,在这天捉弄人便流传开来。当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会大声叫:“四月之愚”(“POISSONDAVRIL”),意为“四月恶作剧”。这句成语的由来与原来之意义已不清楚。

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2、据英国历史学家的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人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四月一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之恐惧与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

3、相传距人类始祖亚当之后约一千六百五十年间,上帝以洪水来毁灭世界,但仅留下亚当的第三个儿子慧德的后代诺亚,他以一条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诺亚便放出一只白鸽,想探求一块洪水消退之后的陆地,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后人认为,在这一天去做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鸽做了白工一样,行为愚蠢,为“愚人节”之起源。

4、据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四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主宰之神雪丽丝之女白洛赛苹娜在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王菩拉多,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菩拉多便娶白洛赛苹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菩拉多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吃吃之笑声,以愚弄雪丽丝,而雪丽丝果被愚弄,她乃循着声音的来源寻觅。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3]

5、根据基督教徒的说法是:“愚人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处奔走后人以四月一日这一天来纪念他此种无辜地被人活活钉死,其实含有警惕之意义。

6、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的欢悦节(Holi,到3月31日为止)有相似之处。

7、在时间的选择,与“春分”有关,在这时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

8、英国有一个民间传说,认为愚人节与一个名叫“哥谭镇”的城镇有关。传说在13世纪有这样一个传统,凡是国王巡视过的道路都会收归公共所有。哥谭镇的民众不愿失去他们的主干道,于是散布了谣言,希望能够阻止国王的巡视。国王遂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消息官到达村镇之后,发现满街都是疯傻之人。国王便放弃了巡视的计划。于是愚人节便由纪念哥谭镇镇民的谎言而来。

9、小丑说[4]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幽默学名誉教授约瑟夫-波斯金对愚人节的历史起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愚人节起源于开玩笑。1983年,波斯金曾经表示,愚人节的概念来自公元三到四世纪罗马君士坦丁一世时期的罗马小丑。据说,当时小丑们向统治者请愿成功,统治者允许他们推举一名成员在某一天中能够成为国王。因此,在四月一日当天,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帝国的统治权交给了他的一个小丑--库吉尔国王。库吉尔随即颁布法令,将四月一日永远定为荒谬的一天。波斯金介绍说,当时的通讯社并没有对这个话题有太大的兴趣。“我认为我本应该因为这个离奇的故事而被大家称赞。”

愚人节的习俗

在西方国家里,每年4月1日的“愚人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玩弄各种小把戏而不必承担后果。叫一声“愚人节玩笑”你的恶作剧就会被原谅。

这是一个区别软心肠和硬心肠的日子,软心肠者却使被骗的人看上去的却愚蠢万分。有位妇女攒集了几年来她从别的妇女那儿得到的名片,再向对自己用心毫无察觉的朋友那儿索取一些,然后带着大把这样的名片去赴愚人节聚会。她肆无忌惮地同人调情,暗示与她共度一夜将会得到“不一般”的乐趣,然后塞给每一位要求再次相会的男人一张别的女人的名片。

无疑,每逢这个节日,魔术品商店也会提供不少翻新的花样。例如坐上去就会发生刺耳噪音的坐垫;划着后会变成烟花的火柴;以及为那些要在舞会上装出另一副面孔的人准备的肉瘤、假鼻子、眼镜、胡子和油灰。

有时候某些恶作剧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位一向洋洋得意于自己酒类知识的品酒专家,找到一个街角的下等小酒铺,从酒柜里取出一瓶低劣的普朗克酒,愚人节这天,夹着这瓶他认为是“乡巴佬的美酒佳肴”,出现在某位女主人的门口,并把这瓶酒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当他站在那儿期待着女主人脸上现出要反胃的表情、以便可以大叫一声“愚人傻瓜”时,女主人却因太重礼节而没有流露出对他的鉴赏力的不屑,反而诚恳的向他致谢,并称这酒“正是她所喜爱的”,然后把酒放进冷藏柜中,并在晚餐时享用。

不止一个恶作剧者用录音磁带中的争吵使客人们陷入“愚人节傻瓜”的境地,男女主人离开了客厅,仿佛是去厨房,从那儿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实际上,两位把这场戏剧性争吵事先录下音来的主任,此时就躲在起居室,这样他们便能够站在客厅后面查看客人们的种种反应。

有一位男人每年都要为那些有着奇怪共同点的人举办愚人节午餐。有一年他邀请了3个职业迥异,在任何事情上都绝无共同兴趣的男人进餐……因为他们每人都长着落腮胡。直到最后一道甜点端上来时,客人们才意识到自己为何被邀请。还有一年被邀请的是3个红头发的妇女。在他所有这类恶作剧中最刻薄的,也是把客人蒙在鼓里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为矮人举行的午宴。全部客人都不超过5英尺3英寸,直到午餐结束、客人们站起来时,才明白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以编著“烹饪年鉴”而为当今人们熟知的18世纪末法国恶作剧者格里莫?雷涅赫,在某次愚人节时,举办了一个模仿葬礼布置的聚餐会。在用黑色装饰的房间里,一个灵台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没完没了的进餐过程中,旁观者在环绕着餐厅的廊台上走来走去,送葬者被邀请来注视着进餐者的宾客。雷涅赫担心来客中的有些会提前离去、从而破坏了他的晚宴。既然晚宴气氛如此,他也许有理由担心,不过对此采取了措施——他关上了所有的出口,在宣布晚宴结束之前谢绝任何人退席。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成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