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文明是一种回纯良的乡愁

高一议论文1200字
2015-08-15

《三字经》首篇第一言“人之初,性本善”。千古以来,有如墨子、孟子等学派思想家对此观念展开了长久的辩论与研究,将人之“本性”的问题推向了一个亮堂却又高峻得似乎无法碰触的地方。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古人道出“性本善”一言时,我们发自内心真诚的期盼与相信,在人类尚且最纯洁之时,人性是最接近于神性的,即纯良赤诚,博爱驯良。

怀揣着这般美好而质朴的想法,我们或许可以愉悦地走过春秋,却连战国也无可奈何,只能徒然地长长叹息人心易变,也自然会生发出“人性本恶”的困惑。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难以幸免地时常遇见着不顺天理之人,不合道义之事,于是愤慨又无力地指责,也再撕下伪君子的面具。

而在历史长河之中,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正义之士,他们耳听、目睹着这人性的自由堕落,甚至身受其害,于是,他们发出声来:“我们要求礼,要求文明!”从总体来看,文明几乎可成了小至个人,大至人类的规范行为的代名词,其意义难以鉴定,于是一直以来,高高的呼声又恰如空中楼阁,难以实施。

诺瓦利斯言“哲学本来就是一种乡愁,到处去寻找家园”。于此,笔者想说的是,文明是一种让人性更近乎神性,回归纯良的乡愁。

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其一,文明的实现,最基本在于服从规则与秩序。人有两种基本属性,一为“经济人”,一为“社会人”。“经济人”即指在人本能欲望的趋使之下所表现出的自我利好性,而“社会人”则指在道德与法律等准绳的约束下,对于破坏秩序的趋利行为进行调整的人格。一个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随积累经验的逐步增高,他有了更多样的方法去实现利己的本质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约束,则必定会逾越合理的界限以达成目的,这便出了“性本善”的恶变,即不文明的体现。但是,如若加上约束,那么,许多不合理的行为便不至出现。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创文活动,在短时间内想要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具体的规则与秩序的规定与约束,则可令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有焕然一新之貌。由此可见,先服从秩序和规则,再有文明。

其二,文明的维持,要走进灵魂和内心,深化对个体修养和品质的要求。于文明,笔者认为,文明并非仅是简单地去要求“不逾矩”“不犯错”,况还建立在外界约束的前提下。文明是需要内化的,成为一个人的所想所做,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为何事合理,而为何事不合理。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追求,将生命虚度快消,实则也是一种不文明。真正存在于人心目中的文明,是时时警惕人之诛如懈怠、懒惰、不负责任一类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是需要克服的,并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进步,提高自我,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与配合生命与世界。于是,从更高一角度,我们提出,文明是对个人期待与要求的标准,并指引人生命之路在何方。

其三,文明的普及,需要全人类共同的自觉努力。无疑,文明的最高要求是人人都主动推动人类向和谐进步,近于神性的方向发展。鲁迅一语“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金庸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正是一种超越自我而心系集体、社会乃至全人类前进的先锋观念。真正的文明至最终,并非仅仅是个人要求无错误,有追求,而是要求全人类一道,心向人之本性,携手共进。

站在日益物质化、日益躁动的时代转折点,文明在不断提高要求的同时始终召唤着人们,而人类回归“本善”的初心愿望也从不会被埋没。

于此,让我们拿出十足的信心与勇气,去追逐心中的那方净土,怀揣前着这渴望纯良与幸福的文明乡愁——

率性起舞,勇敢飞翔,文明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