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端相机,便总想着用镜头记录实时发生的特别事件,更想用那一张张照片解读时代的伟大变迁。理想很大,但总觉有些不切实际,实施起来更是力不从心。于是思考再三,便决定还是先从感知身边人的点滴变化,感受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小城开始,慢慢追寻那伟大的摄影梦想。
清晨的阳光总觉有些灰暗,许是雾气还未散尽的缘故。看似枯黄的几棵桃树早已昂扬起粉色的花朵,昭示春天的来临,骄傲地接受着晨曦的洗礼。嫩绿的小草也不遑多让,一个劲地在挣脱泥土的束缚,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家离文游台不远,路上行人不多,却不曾想还未近文游台,一阵阵悠扬委婉的空竹“嗡嗡”声便已不绝于耳。走近才发现,老老少少、三三两两围成一圈,你来我往,热闹非凡。有的神情专注上下挥舞,有的面带笑意学习动作,有的成群结队研究技术,也有不少老者带着孙子、孙女散步至此,驻足观赏。不少小孩子更是蹦蹦跳跳,非得骑到大人头上,鼓掌助威。偶尔见到几个技术不娴熟的,自我琢磨个一时半会,便开始向那些抖空竹的高手们请教。相视一笑后便心领神会,径直走去。高手们不厌其烦,边说边示范,悉心教导,时不时还能传出几声爽朗的笑声,指不定是聊到了什么开心的话题。其中一人无意间看见我端着相机,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始玩起手中的空竹,还不停地变换着花样,我边看边拍。见我快门不停,他也边抖边介绍,这招叫“蜻蜓点水”,这招叫“云天雾地”,这招叫“呼啦圈”……时不时还能听见其他人的叫好声。老人似乎来了劲头又连续做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引得驻足观众的一片掌声。见我拿下相机回看照片,他也走了过来,低头看看我所拍的照片,连声说:“不错,不错,有点意思。”老人走后未久,便有其他几位老人来翻看是否有他们的照片,强烈要求着下次来一定要给他们拍几张。刚刚说完,几位老人爽朗的笑声便齐声响起。
我没有滞留太久,便去往大淖。
沿途必经人民路。淡雾已经散去,太阳也升至半高,倒也算柔和。昔日繁华的街道已不见当年的光景,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却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趣。眼看时间还早,我便独自找了个石墩坐着,端着相机,漫无目的地拍着过往的行人与形式古旧的老街,看看能否捕捉到心仪的景致。待到回看照片时,才发觉已不知不觉地拍了近百张,删去了那些不满意的照片,再度回看时,里面有面店里吃着面条攀谈的年轻人,有载着小孩上学的中年人,有三两一帮骑车上学的学生。他们微微扬起的嘴角,让沐浴在这柔和阳光里的我倍感亲切,或许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面了,只是相遇而不相识罢了。
本以为大淖要安静得多,不曾想我却错了。这里虽已无汪老《大淖记事》中那般浑然天成,但也在现代气息的氛围中融入了另一番的优雅与灵动。没有了空竹的悠扬委婉,但却呈现出别样的生动景象。一个个手握鱼竿,或倚、或蹲、或坐,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提钩的好机会。本已拿起相机准备伺机抓拍一张刚好提钩上鱼的画面,却不想被人叫住,原来另一边有人已是准备满载而回,想着向我展示一下今天的成果。边说边笑地让我给他拍一张,问我能不能把照片给他,我也只能无奈地告诉他今天是肯定不行了。他并未失望,还让我多拍两张,说他退休了,反正天天来,等我什么时候再来一定能看见他的,还特别强调让我晚上要来,这里晚上的景色美得很,不可错过。我看这满满一桶的鱼,得吃上好些天,天天都来,哪里还吃得完。他笑着说:“吃不完就送呗,邻居这么多,几家一分很快就没了。要不我送你几条?”我哈哈一笑,终因不方便携带婉拒了。再未聊几句,他便提着满满当当的水桶,挥手致别而去。
时间几近中午,阳光已开始有些刺眼。人们逐渐散去,终究有的满载而归,有的空手而回。离我很近的一位中年人摇头感叹今天的好地方被人给先占了,明天得早起。临走时还不忘回头对我这个“打搅者”笑了笑,挥手再见。这一幕也被记录在了相机中。
从原路返回,我也再未拍照片,蹲坐在文游台的石阶上回看照片。从古文游台到今大淖河,城大了、人多了、景也美了。在这初春姗姗来迟的时节里,我感受到了淡淡的春意,更见到了一张张纯真而质朴的笑脸,细想之下忽然发觉,微笑其实真的很简单。可以因为喜悦,可以因为富足,更可以因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那简单明了的幸福。
一座城,一群人,一抹微微扬起的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