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味道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程,从电视报纸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们也切身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留下匆匆而过的足迹,然后费力将自己揉进涌动的人流,我突然发现,自己竟未曾真正认真品味过这座城市。
第一次让上海印象刻进脑海的,是偶然漫步在衡山路附近。我不大记路名,只记得兜兜转转间晃过了很多小路街巷,被梧桐叶覆盖了的街道有零星阳光于树叶间洒落。街的两边稀疏伫立着饱经沧桑的洋房别墅,极具艺术气息。我一直以为那是最富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午后暖暖的风拂过脸颊,会有一种法国乡村或是伦敦街区的浪漫味道。可当我终耐不住钦羡,踮着脚尖探头从别墅靠街的窗口向内张望时,看见的却是破旧的布料和厚重的灰尘。
我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只觉有一种悲凉,或许曾经的繁华荣光于时间历史沉淀下的只剩衰败破落。上海夹在古朴与摩登之间,不免显得有些尴尬。
近些年来回忆上海味道的文章很多,关于弄堂、邻里间真挚的问候声以及下午孩子们玩乐的嬉笑声,在老城区我记忆的最初五六年也还是有的,不同的是锣鼓声变成了电喇叭,唱着的是“居民同志们晚上好……”再后来,几平米的亭子间不见了,一期比一期昂贵的住宅区推出了,路边的油条大饼不见了,一家家西式糕点店出现了……
曾经隔着一条马路便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穿着拖鞋出来买瓜子的女人,或许老上海的种种文化和风情零落稀散了。
可有一点上海没有变——没有夜晚。曾经,上流淑女名媛出入的是百乐门,现在最闻名的夜景是陆家嘴、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它们没有失去上海的味道,只是将浓烈的商业味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拥有江南水乡气韵的上海味道像一坛醇酒,那在一次次拆迁改造、与世界同步的过程中,上海褪去了古朴,将酒香散去。将酒味大众化,添加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当初的醇已然过去,留下的是对曾经浓浓醇香回忆并调出更美味的酒,还是无止无休地改造接纳成就最后的酒糟,全看上海人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