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全州粮食产业化现场会,是在以下背景下召开的:一是全州抓粮食产业化已有几年,有必要总结经验,研究下一步发展方向;二是全省粮食产业化工作会即将召开,需要对全州粮食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深化认识;三是州政府将出台支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文件,需要研究、明确相关问题。
本次会议采取现场观摩、借鉴交流和座谈总结相结合的形式,认真总结全州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经验,重点研究培植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防范市场风险等问题,是对全州粮食产业化建设的一次学习与交流,动员与部署。州粮食局为这次会议准备已久,一路上大家很劳累很辛苦,但学得也很实在,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抓好全州粮食产业化将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促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全州粮食产业化的成效,进一步增强抓好粮食产业化的信心
近几年来,在省粮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下,通过各级粮食部门的努力工作,全州粮食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精深加工初具规模。目前全州已拥有利川清江源、湖北希之源、金穗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先进的大米和杂粮加工企业,粮食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8.3万吨,其中大米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24.6万吨,杂粮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3.7万吨。
粮油精品名牌不断涌现。全州已有8个粮食品牌的13个系列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巴山土家”小杂粮5个系列品种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利南坪”大米等3个品牌取得湖北省“放心粮油”称号;“木龙寨”富硒贡米等6个产品获得湖北粮油精品展交会产的“巴山土家”杂粮酥系列食品打进了北京、武汉等地的大型超市,还远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建始县三友薯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华中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运用新技术对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及国内各省市。湖北希之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利用先进工艺生产出富硒玉米爽系列饮品,成为中国粗粮饮料的领跑者。
具有我州独特优势的杂粮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杂粮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在连续几届湖北省粮油精品展交会上,我州的特色杂粮系列产品受到国家粮食局和省领导的高度赞誉。
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有18家粮食加工企业进入全州百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列,有12家粮食加工企业被列为州级规模以上企业。土家人、建始三友薯业、湖北希之源、利川清江源、金穗、鹤峰邬阳等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带动作用。
粮食产业效益初步显现。技术相对滞后,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浓,地方优势潜力发掘不够;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强;订单契约不规范,利益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我州粮食产业化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突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延伸和粮食资源转化增值,实现粮食产业规模化经营。
根据上述思路,当前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大力支持和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实施粮食产业化的核心,决定着粮食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我们要遵循市场规律,依托和培植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根据我州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组建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和品牌。国有粮食企业要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设备、技术、产品市场和仓容、收购网点等优势,与民营粮食加工企业联手经营,实行优势互补,共闯市场,共谋发展。各县市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有目的、有重点地扶持、组建一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州局要重点扶持2-3家,并争取挤进省和国家粮食局的重点企业“笼子”。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杂粮精深加工。我州杂粮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省粮食局在粮食产业化发展布局上,把我州列入杂粮产业群,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杂粮的精深加工作为全州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抓好做实。一是要大力扶持土家人、湖北希之源、建始三友薯业等现有上规模、上档次、效益好的杂粮加工企业,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全州杂粮产业化快速发展。二是要考虑开发新的特色产业项目,如马铃薯、油菜深加工等项目。三是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粮食精深加工技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粮食产业。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粮食精深加工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研体系,使科技成为粮食产业化的助推器。
(三)切实抓好订单粮食生产和优质粮源基地建设。近几年来,订单粮食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户依据订单搞生产、闯市场,确实少走了很多弯路,订单已成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的一把金钥匙。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必须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经营,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使企业和农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要鼓励企业按照“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优质粮源基地,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为粮食加工提供可靠的优质粮源,提高粮食产品规模效益。
(四)以“绿色”、“富硒”为依托,努力创建粮食精品名牌。“绿色”、“富硒”是我州独特的优势,我们必须紧紧利用好这个优势,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精品名牌。一是要积极推广优质粮油品种和绿色种植,确保企业有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二是要切实推行粮食加工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三是要引导企业争创“放心粮油”,进一步争创“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品牌;四是要加强民族文化与特色产品的结合,通过文化的传播,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粮食购销网络体系建设。粮食购销网络,既是粮食系统开展经营的阵地,也是推进粮食产业化的基础。一是要搞好现有购销网点的建设完善。各级粮食部门要在巩固现有网点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化经营,搞好网点延伸,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扩大购销网点的覆盖面,拓展经营领域,提高服务功能。二是要加强中介组织和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三是要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为粮食生产、人民生活和粮食安全搞好服务。
三、加强领导,改进服务,确保粮食产业化顺利推进
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重要途经,是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认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粮食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把发展粮食产业化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积极推进。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认真研究粮食产业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粮食产业化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编制机构、人员经费上予以支持。州编委已同意州粮食局设立粮食产业发展科,新增编制一名。各县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粮食产业发展机构,至少要明确得力人员抓粮食产业发展。各县市要因地制宜,确定本区域粮食产业化发展目标,制定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把粮食产业化经营纳入年度经济目标考核的硬指标,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
各级粮食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加强粮食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宏观协调、政策指导和优质服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寻求支持。发改部门要把粮食产业化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计划立项上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在农业技术上加强指导;农发行要在订单粮食收购和粮油工业技改项目贷款上提供支持;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也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