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对联,就是由两组互相对仗的句子所组成的联合体。要讲七言嵌字联的作法,先得了解对联的一般格律要求。从对联格律来说,其两大基本要求就是:词性对仗和平仄协调。
对联格律的第一大基本要求是:词性对仗。这也是对联格律的核心要求,因为对仗性是对联的本质特征。这一点,即使是初学者也必须加以掌握,否则,你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根本谈不上是一副对联。所谓词性对仗,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说白了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以及副词对副词、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不过,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因为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语的性质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举一副众所周知的工对如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名-动-名-形-动-名 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动-名-形-动-名
对联格律的第二大基本要求是:平仄协调。这个要求往往成了区分初学者和入门者的标志。大多数对联爱好者之所以还没有入门,就是因为平仄问题。换言之,平仄问题犹如一道门坎,将大多数初学者拦在了门外。因此,要真正懂得对联,就必须懂得平仄。所谓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交替和平仄相对。广义地说,还包含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平仄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分标准。在对联创作中,可以运用“古四声”,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也可以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不同,关键在于入声字。通俗地说,就是在“新四声”中的一部分平声字(比较常见的约200来个字),如:发、捷、格、德、达、识、说、国、绝、集、俗、出、泽、黑,等等,按照“古四声”,则属于仄声(入声)字。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古四声”和“新四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联中,最好不要同时混用两种标准。
对联平仄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平仄交替,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也就是通常所谓的2、4、6交替,也叫1、3、5(非音步位)不论,2、4、6(音步位)分明。这也是对联格律与古典诗词格律之间的共同要求。现分别以诗、词、联举例说明:
顾名思义,对联,就是由两组互相对仗的句子所组成的联合体。要讲七言嵌字联的作法,先得了解对联的一般格律要求。从对联格律来说,其两大基本要求就是:词性对仗和平仄协调。
对联格律的第一大基本要求是:词性对仗。这也是对联格律的核心要求,因为对仗性是对联的本质特征。这一点,即使是初学者也必须加以掌握,否则,你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根本谈不上是一副对联。所谓词性对仗,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说白了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以及副词对副词、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不过,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因为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语的性质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举一副众所周知的工对如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名-动-名-形-动-名 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动-名-形-动-名
对联格律的第二大基本要求是:平仄协调。这个要求往往成了区分初学者和入门者的标志。大多数对联爱好者之所以还没有入门,就是因为平仄问题。换言之,平仄问题犹如一道门坎,将大多数初学者拦在了门外。因此,要真正懂得对联,就必须懂得平仄。所谓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交替和平仄相对。广义地说,还包含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平仄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分标准。在对联创作中,可以运用“古四声”,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也可以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不同,关键在于入声字。通俗地说,就是在“新四声”中的一部分平声字(比较常见的约200来个字),如:发、捷、格、德、达、识、说、国、绝、集、俗、出、泽、黑,等等,按照“古四声”,则属于仄声(入声)字。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古四声”和“新四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联中,最好不要同时混用两种标准。
对联平仄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平仄交替,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也就是通常所谓的2、4、6交替,也叫1、3、5(非音步位)不论,2、4、6(音步位)分明。这也是对联格律与古典诗词格律之间的共同要求。现分别以诗、词、联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