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篇一】
前不久去厦门看望老爸,在小弟家看到他新买的整套《南怀瑾文集》,本想拿两本回来看,小弟却推荐我先看这本《穆斯林的葬礼》,并说这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值得一看。看完内容简介和冰心所写的序,立刻就被吸引了。十五章正文加上序曲和尾声,共五十万字的作品,我用十天时间看完了,最后一个章节看至凌晨一点多,看完心情颇不平静。
一、关于穆斯林
这是我第一次看有关穆斯林的作品,以前对穆斯林的了解仅仅是头上裹着白布的回族人不吃猪肉、麦加朝圣等支离破碎的常识,通过读这本小说,才知道穆斯林的由来。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终于让他们停留。历史的辗转,岁月的蹉跎,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并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上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融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汉人长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整块的、大片的土地,他们不断地被派遣被迁徙,甚至被征讨、被杀戮,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仰着他们的真主安拉。“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打开《穆斯林的葬礼》,你就会看到写在扉页上的这段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超越贫富,超越生死的信仰,在有着信仰危机的今天,谁又能忽视这种信仰的力量。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详细描写了两场穆斯林的葬礼和一场穆斯林婚礼,从中可以看到穆斯林的许多习俗:穆斯林不与异教联姻,女性不能送葬,即便是自己的妻子女儿也不行;穆斯林实行土葬,送葬队伍必须一路念诵《古兰》真经;亡人下葬之前必须由自己的亲人“试坑”。速葬、薄葬是穆斯林的美德,伊斯兰教的葬礼是世界上各种族、各宗教中最简朴的葬礼,没有精美的棺木,没有华贵的寿衣,没有花里胡哨的纸车、纸人、纸马,没有吹吹打打的乐队,也没有漫天抛洒的纸钱。。。。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
二、书中人物印象
梁亦清:奇珍斋的创始人,一名穆斯林琢玉高手,平炉杯盏、花鸟虫鱼、刀马人物、亭台楼阁、舟车山木,无一不精。寻常一块璞料,他能一眼看穿藏于其中的玉质优劣,剖开之后,因材施料,随形而琢,每每化腐朽为神奇。但他虽手艺高强,却秉性木讷,不善言辞,只会埋头做活,所以奇珍斋多年没有发展。他从不抱怨,安贫守摊,本小利薄,靠自己一双手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君壁和冰玉,按穆斯林的规矩,技艺却只能传授给儿子,没有儿子的他最终把高超的琢玉技术传给了唯一的徒弟韩子奇。为了赶制《郑和航海图》,整整三年呕心沥血,却在作品即将完成时猝死,令人扼腕叹息!
韩子奇: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离奇曲折,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代“玉王”,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时代的艰难他无法选择,困难面前他无疑是勇敢的,在师傅突然离去,奇珍斋岌岌可危时,他忍辱负重到汇远斋学做生意,把奇珍斋做强做大,成为蜚声京城的一代玉王;为了他那些心爱的玉器免遭战火洗劫,他抛妻别子远赴英国,没想到英国同样不能避免战乱,无情的战争阻隔了他回家的路,异域他乡一呆十年,生死两茫茫,却与妻妹梁冰玉产生了感情,当十年后得知妻子孩子依然活着时,他不顾一切地回来了,可感情的纠葛让他陷入了无限的矛盾与烦恼中,为了“玉王”的名声,为了儿子有个完整的家,他放弃了与梁冰玉的爱情,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梁君璧: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韩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同舟共济和特定的环境让她顺理成章成了韩太太,她爱子奇,却不知子奇对他只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丈夫十年的漂泊海外,促成的却是他与自己妹妹的心心相印。她不甘心,她愤恨,她抱怨,一夜间她变得暴躁而咄咄逼人。这最忠实的教徒,赶走了亲妹妹,间接害死了新月,暗中干涉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对于这个人物的变化,心情是复杂的。战火纷飞中,不识一字的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坚守在博雅宅,每天胆战心惊地生活,苦苦等候丈夫与妹妹从国外回来,可十年的坚守,等来的却是自己挚爱的丈夫与自己心爱的妹妹结合,并留下一个女孩新月,站在女人的角度,她内心的极度痛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时运的不济造成了她命运的悲剧。
韩新月:韩子奇与梁冰玉爱情的结晶,一个不染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孩。她爱她的家庭,同时她也不理解她的家庭,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和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她时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是单纯而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于是为了美丽的梦而努力奋斗。她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为实现将来做翻译的梦想跨出了坚实的脚步,但是生命无法预料,严重的心脏病折断了梦想的羽翼,病魔过早的带走了刚满十九岁的新月,值得宽慰的是,她收获了一份至真至诚的爱情,她拥有父亲、姑妈、哥哥对她无限的关爱,从这个角度看她还是幸福的。
楚雁潮:新月在北大的班主任,一个无法解释政治背景的父亲让他从很小就学会沉默,学会接受。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审查、询问、谈话中,他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眼中的光渐渐褪去。他全身心的投入到鲁迅作品的翻译中,不再纠葛于现实中的名利场,保持一种单纯与平静,直到他遇到了新月。眼中是她甜甜的笑,梦里有她明媚的双眸,虽然作者在描写他对爱情的忠诚与真挚时还缺少一些更深厚的基础,虽然宗教背景的差异像一副重重的桎梏阻挠了他们,虽然一段本可以玉成的佳话最终演变成人鬼殊途的悲剧,但他们相恋的过程是美好的,在感叹的同时也要感恩,还好他们彼此相遇,青春的激情燃烧了两颗年轻的心灵。《梁祝》凄迷的乐曲响起,泪水潸然,呼吸难为,只因感情厚重。新月墓前楚雁潮忘情的演绎,因为他懂得,时间流转,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梁冰玉:燕京大学曾经的才女,只因大学期间美好的初恋受到对方的亵渎,让她对爱失去了判断力,恰逢战争爆发,在姐姐姐夫呵护中长大的她,带着爱情的创伤任性地选择逃离。在英国十年的漂泊中,她与相依为命的姐夫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新月。她内心是矛盾的,她想念姐姐,愧对姐姐,可她又无法割舍自己的这份爱,于是她宁愿背负一个骂名,宁愿逃离所有的过去。芭蕉不展丁香结,各自春风两厢愁。当命运的重负铺天盖地的压下来,韩子奇选择放弃的偏偏是他们的爱情,她错愕,然后留下两岁的新月头也不回的离去。几十年来,她就这样在异域安静地凝望那些日升月沉,独自舔舐无家可归的忧伤。终于,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冰释,冰玉带着满头的白发重又叩响了“博雅宅”,然而,物是人非,她可以拥入怀的却只剩下一抔黄土。
三、小说的巧妙构思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的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书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穆斯林的葬礼》奇数章节写玉,偶数章节写月。这是一种奇妙的结构形式。“玉”写的是奇珍斋的兴盛衰亡,主人公韩子奇从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这是新月爸爸那一代的世界。“月”写的是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爱情,是新月这一代的世界。两个世界内容不同却又互相纠结,看这本小说,你会发现,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到动情处,这一章节却完了,跳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这种悬念美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看,欲罢不能,这正是作者巧妙的构思之处,引人入胜。
这本书留给读者人生的思考: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能完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