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肯定经常会与同学们开玩笑,“孩子,这个世界上你最喜欢谁呀?”注意!这可是一个圈套,不管你做出怎样的回答,都会“伤害”其中一方,从而造成“内战”,怎么办呢?我们有笔呀!我们可以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诉诸于笔端,让父亲那深沉的爱、母亲那细腻的爱成为我们内心永远的记忆。说起父爱母爱,我曾被这样的两个故事打动。
其一:父亲的回头。讲我与伙伴玩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在医院包扎后,同伴送我回家。路上遇到父亲,满以为父亲会同情爱怜我,可父亲简单交待几句后便走了。我向伙伴抱怨父亲不关心我。有个同学告诉我,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他明明爱你却不会表现出来,不信你看,等他走到拐弯处,他一定会回头看你。果然,在父亲侧身拐弯的刹那,他悄悄地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我一眼。我当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其二:母亲的一块年糕。有一个穷人家的女孩,每天站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妈妈每天都会带一块年糕给他。这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天越来越黑,妈妈却还没回家,小女孩便出去找。她发现妈妈躺在路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摇了摇,妈妈没醒。她就把妈妈的头搁在自己的腿上,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津津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同学们,听完这两个故事,可能已经潸然泪下了吧,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吗?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打动了你。父亲的.那一回头和妈妈死后手中紧攥着的那块年糕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引起了我们感情上的共鸣。是啊,在生活中,爸爸妈妈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根本没有多与少、厚与薄之分,所以我们不上父母的“当”,而是用自己的笔把父母关心我们的细节记下来。
那什么叫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动或有关事物的大小、材料、颜色、形状、动态、静态多方面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细致地刻画。出色的细节描写使事件更逼真、情节更动人,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使大家能深入理解,我举人教版中《荔枝》的两个细节描写的例子:
一: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这些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这段文字是描写一位居家过日子的母亲精心洗净的沙果,果子虽质量不好,但倾注了母亲无限的爱。
二: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的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这是母亲第一次剥荔枝的动作描写,那样小心、爱怜、惊奇、高兴,这一切表现,结合后文母亲把荔枝都省给孙子吃的事,更让人感到母爱的伟大。
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观察,特别要仔细比较,将这人与那人、这时与那时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有意思的细节,那么如何表现这些细节呢?主要有四点:
一:细节的选择和描写要“真”。凭空捏造只会漏洞百出,弄巧成拙。施耐庵写《水浒传》时,那时没有动物园,为了把老虎写活,他居然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密林高树上一呆就是好几天,仔细观察,实地感受,最终将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三个经典动作写得栩栩如生,一只凶猛的老虎更衬托了武松高大的形象。
二:注重“神”字。即细节描写要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景阳岗》中,武松用“揪——按——踢——打”一连串动作,将那只凶猛的老虎打死,一位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英雄随着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细节当然要细。有时甚至一个细小的眼神变化都可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是我的朋友》中,那个认为献血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血都给朋友的小男孩,在抽血时用拳头堵住嘴,脸向一边转过去的画面会打动所有读者的心。《丰碑》中将军看到士兵被冻死时的表情变化:将军愣了一下;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而当他知道这个被冻死的士兵就是他准备处罚的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
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脚的生长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老先生不仅观察的细,描写也细致入微。
四:细节描写要“精”。细节描写有震撼力,但不能滥用,审美是会疲劳的,特别是对那些与中心无关的细节可以忍痛割爱。对一些细节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提炼。比如:武松打一只虎还气喘吁吁,李逵为母亲报仇心切,三下五除二就将四头老虎扑杀于刀下,让人感觉痛快淋漓,荡气回肠。
让我们以一个对联故事结尾吧,解缙小时上学贪玩,趁先生外出时,溜出去摘花藏于袖中,回到教室,老师发现后出一上联:小童子暗藏春色,对不出就“戒尺伺候”,解缙脱口就对“老宗师明察秋毫”,我们也要像老先生一样捕捉事物的细微之处,这样写作时才能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