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虽然他已经逝去了,但在这过去了的岁月里,雷锋留下来的感人事迹,已经嵌在我们的心里,那就是雷锋精神。
第一篇
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
第二篇
我们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时代,在这不断变化,追求个性的潮流中,我们似乎忽略了人应有的自律和原则。作为一名普通的xx员工,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如果能够像军人一样用纪律与原则来要求自己,像雷锋一样让爱心体现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世间将无处不充满爱。
雷锋使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了。他那坚强的毅力与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用爱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导师和榜样,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丰碑。
然后有人在问:做一个好人难吗?
我们说做一件好事是不难的。做坏事,不用丧尽天良,也难逃良心的谴责;做好事,不必惊天动地,也收获快乐和幸福。这不关乎事情大小,只在一念之差。在我们生活中帮助与被帮助是常有的事情,正是这些温暖的小插曲让我们时常感到顿悟与奋然。
《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都看过,一念之差,反映了人的思想与道德,一件小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缺陷和遗憾。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在对与错、好与坏的面前,你是怎样做的?是勇敢面对,是逃避现实,还是掩盖现实?剧中的主人翁在错误的面前曾极度的懊悔与消沉,但他又最终奋起振作、勇于挑战,最终拨开乌云现明日,赢得了大家的认可。面对丑恶、面对困难、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是否能够总是选择挑战而不是逃避?
抱有一颗爱心,并具有毫不含糊的挑战困难的信念,让内心的爱发光发热,这便是一个好人了。这世界是同一个家,我们在同一片屋檐下,那就让我们来用爱心来营造快乐、共享幸福,用感恩的态度对待所有人,让爱无处不在。
第三篇
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悬念。
那天他在倒车,谁也不会料到那车轮会被一个沟卡住,并且出来时一震;也不会想到会打倒一个柱子,然后撞向雷锋的太阳穴,置他于死地。雷锋在人们心中,扮演的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英雄,而这正代表着乔安山之后背负着多么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常人也许都会无法承受、悲痛欲绝,永远地生活在雷锋的阴影下。但乔安山,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用雷锋精神去感化一个又一个不信任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影片讲述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
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与雷锋一样,是了不起的,是我们的模范!”他生命中有着一段坎坷的经历,乔安山受了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是他没有就默认了他人对他的侮辱和诬陷。他为自己的尊严讨回了公道,为自己的人格作出了担保。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在日常的工作中,当别人对自己产生了误解时,不应该默默地接受,这样反而会使误解加深;当无理由被诬陷时,要光明正大地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尊严站起身。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无产阶级斗志。
《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们更了解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的这段历史,我们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我们无可否认,它一直都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第四篇
雷锋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连四班战士乔安山在倒车时撞到路边晾衣杆,不巧砸中在旁指挥的四班长、沈阳军区模范标兵雷锋,后者抢救后无效死亡。
乔安山在以后的岁月里把学雷锋当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开车路上送一位难产孕妇去医院,替她输血,救得母子两命,但他抵制站长搞特权化,丢掉了开客车的工作。1988年,改开货车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人,后来反被讹上,幸得目击者作证,老人忏悔,免于灾祸。
从1962到1995,乔安山经历了中国剧烈震荡的33年,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一段非能用言语表达的重量。在这部影片,或者说在中国这三十三年的历程中,除了政治挂帅的斗争,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于,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一类精神道德重要,还是钱、物质利益重要?
相关的讨论非常多,定论也已具雏形,我就不献丑再在这篇观后感中发起讨论。客车上的老奶奶说:“可惜啊,雷锋那小伙子多仁义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个假设,如果雷锋没死,会怎么样?
他即将迎来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无恙的活过那段荒谬的岁月,革命小将们毕竟不能拿一个全民偶像怎么样。
真正的挑战是之后的改革开放。
雷锋还是那个雷锋,他还是会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在车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汉,他会去给他们送去吃的,甚至送钱。但是他会发现,这些可怜人面对他的温暖关心,却显然显得有些不自然。偶尔他会发现没有人像他一样关心这些人,他会感慨世风日下;有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帮助的这些人,是骗子。
他也会去救路边的老人,正如乔安山挂在嘴边的:“班长如果遇到也会这样做的。”他全心全意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因为他是雷锋,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乔安山那样被讹上。但是他不会听不到那个南京小伙的经历,也不会听不到在郑州、扬州等不少地方发生的同样事件。他会不会心生畏惧?会不会做好事的时候有所顾忌?
他会去帮助带孩子的妇女,但是小悦悦的不幸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一定会很痛心,中国人怎么变成了这样?也许他会在做报告的时候把那十八个人狠狠地批评一顿,就像他在日记里写那些还有迷信观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还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得以改变。
他老了,出门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他想找别人求得帮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脸,就是“先拿钱来”。
他有的时候会看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发呆,脑海里却回荡着几句雷响般的话:
“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学雷锋啊!”
“学雷锋的都是傻子。”
“别谈雷锋,先谈钱!雷锋解决不了咱们的帐。”
“时代变了,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
他会听到这样的笑话:某女去书店买书,猛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开口道:“雷锋爷爷很高尚……”于是她感慨,雷锋叔叔都变成雷锋爷爷了……我也老了……
雷锋就只能被某些人用来抒发自己马齿徒增的小情绪了。
这不是他的时代了。
但是,不能这样!
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雷锋。作为一个道德模范,他无疑是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雷锋的确是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电影里,乔安山被困于大漠中,想找人帮助而不得,最后,一批小红帽志愿者骑车来帮他解了围。这无疑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有一个光明而设置的情节。曾经受过雷锋校外辅导的女校长说:“雷锋没有死!”的确,那一张张充满热情的年轻的脸给人以希望。
雷锋精神没有死,我们也绝不能让它死。
再回顾近几年爆出的折射当代中国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悦悦……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的道德发展有畸形化的趋势。这类案件一出,总能引起大讨论大关注,专家学者官方民间各执一词,但是这类讨论并未能引起正面的改变。相反的,政府的判决决策未能促进人们的道德进步,专家学者大放厥词,如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们甚至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责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恶性循环。
雷锋精神在夹缝中,愈缩愈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乔安山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就是雷锋实实在在的精神”
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啊,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两天我听了一个关于论语的讲座,主讲人钱逊先生。其中有些内容,也许可以拿来解答这个问题。
见义勇为,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然而在《论语》中,义的本意是应该做的事。见义勇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责任。可以讲技巧,可以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绝不能应为怕惹祸上身而袖手旁观。很多人批评别人冷漠,批评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并不见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话:“义以为上”。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讲。三百年前的顾炎武,详细的探讨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
当然,中国现在远不至于亡天下这样的局面,可是我们要警惕这样的危机。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传统道德,那些礼,随着市场化大潮和二十世纪两次精神革命而在现实社会中慢慢蒸发。其实雷锋精神是这些传统做人准则,传统道德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这样的精神。
毕竟梁任公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事实是,现在的确有些给人以希望的事了,志愿者的普及,公益事业的兴起,无不表现着这个民族闪着光明的未来。
第五篇
《离开雷锋的日子》讲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故事。这部电影赚去了无数人的眼泪,太好看了。
一次出行,需要过一段窄窄的桥。于是雷锋下了车,为大家指挥倒车,楞因为车不小心撞到了桥边的木棍,木棍正巧倒在了雷锋头上,他栽在地上,因为出血过多,昏迷过度,敬爱的雷锋叔叔还是牺牲了。在送往太平间的路上,司机乔安山上前,抱住雷锋大哭起来……一次,乔安山在路上看见一次事故,他助人为乐,可惜却被诬陷为事故引发者,最后还是警察为他洗清了冤。还有他去送货物,开着开着,车在一片田里被卡住了,乔安山请了好几个老乡来帮助,可都不肯。一位小伙子真心地帮助了他,可货车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于是小伙子叫了许多们当地志愿都来帮忙。人多力量大,货车总算被拉了上来,他们助人为乐!
看完了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诬陷和帮助成了明显对比。雷锋同志,您的死是光荣的,您牺牲后没有一点儿遗憾。今年是雷锋叔叔去世50周年,在这隆重的节日中,我向您学习,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以雷锋叔叔作为自己的榜样!
第六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我有感受很大的教育,乔安山和雷锋是非常友好的战友,可是有一天,雷锋与乔安山在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在开车时不小心把晒衣服柱子撞倒了,倒在雷锋的太阳穴,最后,年轻的雷锋也牺牲了。乔安山心里很难受,为了弥补自己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继续发扬下去。乔安山做了很多好事。有一次,一位老爷爷被车子撞了,乔安山把老爷爷送到医院,等老爷爷醒后,老爷爷却误以为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非常的伤心,可是后来,老爷爷知道的事因,老爷爷又和乔安山道歉了,乔安山非常高兴。
我觉得乔安山是一个好学的人,他和雷锋一样,都值得我们学习。
雷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我一直都在向他学习。有一次,同学的纸巾不见了,我把自己的纸巾借给了同学,同学非常的高兴。又有一次,同学没有杯子喝水,我把自己的杯子给了同学喝水。我心里想,我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我的。别人告诉我,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我听完之后,高兴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