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总会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为革命而牺牲,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扞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最终壮烈牺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范文一:
在看《甲午大海战》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画面那么柔情,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情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
但是,就那个年代而言,背负的只有“沉痛”二字,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知道中国的痛点,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它至少让我知道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贴近那个时代,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也许以我的资格,根本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真实,但是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钓鱼岛-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此时,他国的军舰还在本国海疆巡游之时,作为后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讥讽一个老人的忧愤!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泪,在看着他明明有机会生存下来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的时候,我已经心痛的无法自制。在这场战争面前,连一条狗都选择了忠义,那些朝廷吃着俸禄克扣军饷的负义之人又有何颜面面对北洋水师的牺牲?!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有着中国血脉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这种美,好苍凉,让我心痛。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很高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中国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然而在这背后,依然有坚毅却无奈的部分,在面对黄岩岛、钓鱼岛这种中国主权问题时,铁铮铮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甲午大海战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回放,伤痛的怀念,更应该是激励和奋进,否则,会不会有点商女犹唱后庭花的感觉呢?
范文二:
历史的年轮就回到了1877年,整个中国贫穷落后,充满了腐败。在西方列强的大炮下受尽屈辱,迫使清朝开始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海军。
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和坚信“少年强则国强”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这时的他们心中充满着自豪,不知道不久就会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甲午大海战。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而日本军舰却没有一艘沉没。影片客观详尽地对甲午大海战进行了历史重现。
看完这部电影,我既感动又愤怒。感动的是关健时刻,邓世昌命“致远”号冲出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直向日本海军的主力“吉野”号冲来!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终于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随从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太阳’却死死叼住他不放,邓世昌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连日军也脱帽行礼。看到此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邓世昌爱国英勇的行为让我感动不已。
我愤怒的是,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全城大屠杀,全城只剩36人侥幸逃脱。而此时的古老的紫禁城里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座富丽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愚昧保守而自私的统治者,害了邓世昌等热血青年,害了勤劳善良的老百姓,更害了中国。
回想那段屈辱的历史,看看如今的中国,我不禁为我生活在现在的中国而感到幸运和自豪,国家繁荣强大,我们老百姓才不会落后挨打;我们少年只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国家才能富强昌盛,因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发奋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努力奋斗吧!
范文三: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可是否有人记得,一百多年前,那段令无数炎黄子孙倍感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让我内心深深地受到触动。
邓世昌在刘步蟾家人的帮助下进入学堂,一鸣惊人。李鸿章上交奏折,想让一些青年出国深造,光绪皇帝同意了。与此同时,中国预订了英国制造的两艘军舰。几年后,他们学业有成,邓世昌代表朝廷来到英国接回学子,并将两艘铁甲舰开回祖国。日本明治天皇野心勃勃,一心要夺得台湾岛、澎湖列岛、尖阁诸岛。他省吃俭用,历经七年,买下了当时最先进的快速舰。而中国的东洋舰队,连一点弹药都没添,军费都被贪污了。光绪皇帝也想买快速舰,可慈禧掌权,对他说:“现在这么和平,用不着买。”真是腐败到了极点!
“每一场海战,都关系到两个国家的命运。”甲午战争开始了!邓世昌驾驶“辽远号”,向日本军舰猛烈开火,小小的炮膛好像容纳不下满腔的怒火。而日本的快速舰发挥了它的优势,我们的炮弹有时打不到它,渐渐地,日本局势大好。仅三个小时,中国损伤了四艘战舰,主将帅战伤,弹药用尽,一片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邓世昌义无反顾,大喊:“挂冲锋旗!”“辽远舰”像一条火龙,决心要和日本主帅舰相撞,但“辽远舰”还没到,就已被击沉。舰在人在,舰亡人亡!邓世昌英勇牺牲。此刻,刘步蟾驾驶的船也已被击成重伤,日本发书,劝其投降,刘步蟾拿出手枪,大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毙而亡甲午海战,中国大败。被迫赔银两亿五千万两,将台湾岛、尖阁诸岛、澎湖列岛割让日本,李鸿章颤抖着,签下合同。
甲午大海战,敲响了警钟。当时的社会多么的黑暗,慈禧专权,大臣们都欺骗皇帝,朝廷如此的腐败。他们采用对外封闭的策略,不知道外面正在变化,落后就要挨打,甲午战争给中华历史抹上了可耻的一面。我为祖国的浩劫而感到悲痛,希望历史不会重演,中国这头雄狮不能再沉睡了,总有一天,它要向全世界怒吼。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宣布:中国是最强的。
范文四:
1877年,一批少年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技术,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古老的紫禁城里,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整个中国充满了腐败。
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一座富丽的园林已近完工,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英国愿打算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给中国,但由于清朝庭把购舰的钱修了颐和园,早已无钱购买军舰。而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抢购下了这艘新舰,并命名为“吉野”号。
大战在及,而中国的军舰上还为没有穿甲弹而发愁,邓世昌把皮鞭狠狠地抽向还在寻观作乐的牛大人,,水兵装上舰的只是用于演练的“教练弹”,但邓世昌别了赶来相送的小妹,毅然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茫茫大海……黄海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关健时刻,“致远”号突然冲出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直向日本海军的主力“吉野”号冲来!在弹尽重伤之时,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终于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却死死叼住他的肩头不放,邓世昌仰头长啸,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被后人敬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
黄海海战失败、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全军履灭,历史就这样把中国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李鸿章颤抖地在条约上签下耻辱为名字,《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六千万两……使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任人斩杀的羔羊。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掉落。每当听见一声声隆隆的爆弹炸毁我们的一艘艘军舰时,我心如刀割,悲痛万分。黄海上,海军们在与中国的命运搏斗,可在古老的紫禁城里,一声声欢歌笑语庆祝着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我憎恨日本的残暴与冷酷,更悔恨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直到六十年后,日本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落后就要挨打,就是一条古训,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一定要发奋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强大我们的军队,建设我们的国防,让中华民族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会有哪“1894”耻辱之事的发生。
范文五: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日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从岛国跳上陆地,将目光投向了东亚,首当其冲的是朝鲜半岛,而当时朝鲜半岛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当日本进攻时清王朝必然会参加战争。可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海上,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邓世昌,伊东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鸿章,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宝岛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以至于现在这些短语、数字和黑白照片还在记忆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浑浑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出来,在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了。然而,这些不是立体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百多年后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短语、数字、黑白照片。没有感同身受过,我们永远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无可奈何!只剩下一声长叹。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任凭海军将领如何优秀,都无法拯救这个堕落的王朝。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