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中种种规矩以换得分数赢取最后大奖。影片笑中有泪,将一个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转化为一个扣人心弦的悲喜剧。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周末,我拿出硬盘,里面存了很多我以前看过的电影,我挑了一部曾经很喜欢的《美丽人生》,重新看了起来,并有了不同角度的观感,我想把它写下来。
这部电影《美丽人生》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在初二时,语文老师在一次辅导课上给我们看了这部影片,从那时起,这部影片就在我心里驻了营,我也不止一次的给很多人推荐它。
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是一部精致的二战时期的反映情感的影片,更是一步非常成功的商业片。但是自从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很多标榜特立独行的人便对它颇有微词,此后它囊括了国际上很多奖项更让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商业片。然而,当褪去它一层层华丽的外衣,我们得到的会是最初的那一份最原始的感动,为了那伟大的父爱、那精心编织的谎言、那一次次战胜恐惧的微笑和乐观的态度。
我看过很多二战时期的电影,《钢琴家》、《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莉莉 玛莲》,无一不触动我。可是,《美丽人生》这一部电影却是与众不同的,看了前面一部分是一部喜剧片,后面也没有那种赚人眼球的大苦大悲,而是延续前面的手法将一件揪心的事情用喜剧的手法表现。记得有位影评家说过 :喜剧本身常常不能承载重磅眼泪 。是的,这部电影它不沉重、不惨烈、不悲痛,留给我们的只有揪心的痛和遗憾,但在孩子最后看见坦克时兴奋的笑容时,我仿佛又能够释怀了,跟着孩子一起微笑,这大概就是我这篇文章的题目“闪着泪光的微笑”的由来吧。
想必看了这部影片的人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伟大的父爱,越是沉重黑暗的背景越衬托出父亲无可比拟的爱。他用他的冷静机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只为守护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我们说的德育,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我一直认为,德育的关键在于“爱”,在于言传身教的感染。父亲是那么小心翼翼呵护孩子,用自己的乐观态度去感染孩子。父亲他最后成功了,虽然是以他的牺牲为代价,着实令人扼腕。他成功是因为他赢得的是一个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神圣的地位,他赢得的是一个丈夫在妻子心中无怨无悔的选择,他赢得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抹去了魔窟在孩子心中的阴影,把魔窟在孩子面前变成一个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游戏世界。
故事的最后,得救了的小儿子拥抱了他的母亲。背景是小儿子的独白: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
父亲的爱,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让他学会了乐观和爱惜,学会了阳光与希望。
这,难道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吗?
在大一的教育学概论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再往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有倦怠的时候,那时,撑下去的动力便是爱,只有爱,能够让阳光撒进每个孩子的心中,也让教育发挥作用,让情感蔓延。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美丽人生》——据说是导演从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时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杀时,他看着花园中的妻子写出了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这件事中得到的灵感。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不得不重新 提起这句旁白,父亲的牺牲让他的美丽人生戛然而止,但这样的美丽在孩子的人生中得到了延续。那是一种最最美丽的人生,映衬着平凡却光辉的心灵,将大地照亮,亦不会熄灭。
观《美丽人生》有感
这部片主要是讲一位很机智的父亲如何在被德国纳粹分子关在一个地方里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并且使自己的儿子没有受到那些纳粹分子迫害。还能使孩子没有留下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的阴影。而这位父亲就是利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他们正在玩一个游戏,而游戏最后的大奖就是得到一辆真实的坦克,而最后那位伟大的父亲还是被纳粹分子迫害了,但孩子确实在电影的最后坐上了美国兵的坦克,并且找到了与自己失散的妈妈。
当影片开始的时候,讲述的是一个痞痞的年轻男子追求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轻松,搞笑,很喜剧,我们会误以为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爱情,但它很快就讲到了两个男女主角已经结婚生子了,一家子很幸福的样子。紧接着故事就讲到了德国纳粹分子将那些犹太人包括男主角和他的儿子被抓到了一个地方,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为了能与丈夫和儿子在一起,她义无反顾的要求长官让她上了那辆载满了犹太人的火车。当然男主角他们也发现了女主角。
在被关着的日子里,男主角始终以他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儿子,以及给予了妻子关爱和温柔。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两个画面是讲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和温柔:一次,他偷偷地用车子推着儿子,经过一个可以广播的地方,他见没人,就用意大利语说出了一段他经常对女主角讲的话公主,早上好!··让他的妻子知道孩子与他一切安好,以此慰藉妻子继续活下去的信心;一次则是他利用他在里面做服务员的时候擅自用留声机播放他与妻子一起听过的歌舞剧的曲子,而且特意将留声机的喇叭移到窗口,好让妻子在不远的地方能够听到。
而当纳粹分子即将离去的时候,为了找到自己的妻子,他将孩子先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还嘱咐儿子不管如何都要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才能出来,而后,他就打扮成一个女人去找妻子,但不幸的是还没找到妻子,他就被纳粹分子发现并杀害了,而他经过藏匿孩子的地方的时候他还表现出一副很搞笑的样子逗孩子开心。那个场景真的令人不禁落下眼泪,大家都感慨万千,他真的是个伟大的父亲!
我不禁在想父亲与母亲最大的区别在于,就是他们表达对我们的爱的方式不同。母亲总是很容易的在我们的面前将她的爱大方的表现出来;而父亲是吝啬的。他总是默默的将他对我们的爱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而我们却察觉不出。他的爱不轻易表现出来,但一旦你发现了,你才了解到他的爱是负责任的,他是我们和母亲的精神支柱,他的爱也跟母亲给予我们的爱同样是伟大的。
《美丽人生》观后感
重温那部意大利影片的时候,又似乎沉浸在了阔别已久的美丽童话之中。
是二战,是欧洲,是人类文明遭到重创的大时代。然而影片带给我们的并没有过多的泪水与鲜血。那是需要泪水与鲜血的年代,它却没有。甚至,没有惯常的对纳粹的控诉。轻松明快的基调,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喜剧味道,怎么也无法把它和最后的结尾联系起来。
早已问过许多人,几乎所有的回答都离不开两个字:感动。仅仅两个字就概括了全部的感想,那么所有的感想也就成了共鸣和认同。它的叙事风格,颠覆了固有的战争背景下所必需的惯用手法。渐渐地我发现,它已经超越了战争本身,完全是一个编造多时的童话。圭多——一位犹太血统的父亲,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免受幼年心灵的创伤,在集中营中每天精心编造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把非人的虐待变成了孩子的游戏。这个游戏显得非常真实,而最终要赢得一辆坦克。于是,生活开始变得富有乐趣。积分在一天天上升,距离最终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对灾难的降临毫无所知。父亲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加进了他从一开始就已编好的的童话和游戏中里,时时加以演绎,又时时加以掩饰,不泄漏一丝童话外的讯息。成年人都被迫替德国人制造坦克,圭多的任务是搬运坦克的履带块。沉重的铁块仿佛超出了他的体重。老年人则一批批地被骗进洗澡房——一氧化碳气体充满全室。死者的衣服堆成了小山。他心中清楚得很,但当他回到营房,关上门,孩子静静地坐在床上等他时,外界的丑恶和绝望刹那间荡然无存。
爸爸,我们今天赢了多少分?这是孩子最爱问的问题。满身疲惫的父亲,气喘吁吁地告诉他,他们正处于第一,要加油就能赢得奖品了,一辆真坦克啊。孩子信任地望着他,眼神中露出了喜悦和希望。
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个情节,圭多带着孩子偷偷摸进了敌人的广播站,把对妻子的爱尽情地宣泄出来,传遍了整个集中营。所有正在劳动的人,都停了下来,凝神倾听。这些话远不止是说给妻子听的。如此大胆的举动,如此亲密的话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在集中营这样的环境和战争这样的时代下,也就成了对苦难同胞的爱。他无意中给了人们以爱的力量,也许当时连圭多自己也没有料到吧。他把妻子称作“公主”,真正地又是一篇王子与公主的童话。
圭多死的那节,我无法忘记。到处是残败,到处是慌乱,到处是杀戮。盟军逼近,集中营开始出现不稳。只剩下了一个孩子,而德军士兵却四面搜捕他,那个孩子就是圭多的儿子。圭多把他藏进了一个铁箱子里,再三叮嘱不看到眼前空无一人绝不可出来。孩子缩在铁箱子里,透过缝隙看到父亲一边志气高昂地大踏步前进,一边不时回过头来,投来微笑,投来难以名状的眼神。身后跟一位士兵,他被押着走向僻静处。我心中有一个不祥的预兆,渐渐地增强了。突然传来一梭枪声,四周一片寂寥。游戏结束了,童话结束了。那个眼神,充满了各种感情。是什么呢,是对儿子最后的诀别,是对胜利必将来临的信心,还是某种我们根本无法猜测的思绪。也许都是,又都不是吧。孩子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就是最好的理解。圭多刻意埋藏了苦痛,那么,把所有的`苦痛都埋进深土,撒向长空。
盟军解放了城市,自由了,终于自由了。孩子又见到了母亲,也“赢”了游戏的奖品,一辆真坦克,正如他最后用最带童真的语气呼喊的:我们赢了。我的耳边久久回响着孩子长大后的心声:这就是我的故事,这就是我父亲所做出的牺牲,那就是他送给我的礼物。一个平凡的父亲,在灾难的岁月中用游戏和童话卫护住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我在影片最后朝阳的光芒中隐隐模糊了双眼。
一切刑罚的创设,都是施予者的一己之思,一厢之愿,有时不仅不能给接受者带来痛苦,反而是求之不得的际遇。当然,有时的确如此,有时却需要用心去化解苦痛,稀释苦痛。凡事天灾与人祸,孩子总是受苦难最多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守护住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拥有了对未来的希望。圭多没有力量逃脱死亡,他也很清楚,就轻轻地用游戏和童话把灾难消解得无影无踪。他,一个平凡的父亲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的形象,便是这部影片感人的源泉。
思绪一片零乱。游戏和童话,如此熟悉的字眼,又想起那句我品味过数十遍的话:
人类文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游戏和童话,但在实际深入的时候又常常会被纷乱的现实所掩盖,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因此总要有人提醒。
——《行者无疆·牛津童话》
愿世界多一些童话,少一些战争。
人生美丽,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观后感
什么人生在被赋予美丽之名而不愧对?
观影的时候,脑中始终留着海报的影子,如此和谐的一幕,如果能由始而终,确实也很美好了。可,屋内一片狼藉时,我初想,若不是流氓又来扫兴了?可惜没这么好命。这次就直接上火车了。看到那些个军官,那些犹太的字眼闪过,我才了解到,二战。所以那种若有若无的对这一家子的不安终于有了解释。于是母亲跟上了火车。于是父亲口中“愉快的旅程”开始了。
自此之后,沉重阴郁在我心里就挥之不了。我看着片中集中营灰暗的背景,人们无力而颓唐的眼神,瞬时低落了不少。可是,孩子怎么会懂。他不明所以的来到这里,哪里明白是自己的出身导致如此。父亲,便导了一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戏把这段黑暗演绎成美丽带给孩子光明、希望和快乐。电影里,总觉得这父子俩随时都可能被纳粹逮住,如此出格的行为够他们趴下了就再也起不来了。只是,这部电影里,纳粹们很“好人”的避开了,让父亲与孩子在混杂的宿舍里留有最后一份空间和希望,而那些同来“争夺坦克”的伙伴们,也“识趣”的没有开口,让父亲如此完满的把故事继续下。我不止一次的在心底咆哮:怎么会有这么顺利的事情?可是我也强迫自己相信,就是有这种事情的,大家都为了这个孩子而编织着天衣无缝的谎言。只是也有人在无意中破坏它,可在面对死亡,谁还有耐心抑住愤恨呢?
但是,真的有。
父亲抑住了。自始至终,他和孩子玩的1000分游戏没有中断过,为了活下,为了保住孩子的命,为了给他希望,父亲做着时刻赔上性命的举动。孩子也是聪明的,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也多少能察觉出危险,但,他也始终相信那个一同在游戏里的父亲,最后的挤眼,他也是笑着做出来了,笑着踏着大步走了,留给孩子最后一丝踏实。
所以,最后坦克出现的时候,我实在无法抑制那股难过了,拿生命换来的1000分,拯救回了孩子的欢颜,可是那背后背负了多少沉重、压抑、痛苦、愤恨。你可知那坦克圆了父亲用生命维系的谎言,驱走了沉痛的黑暗,让母子得到救赎。
我不过19岁,我没有历经过战争,只是那些大肆渲染的罪恶使我非常的厌恶这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源头。那些苟同战争的人,你们如何能理解体会到战火中哭号的痛苦?虽然我绝对无法感同身受,可是我也绝对不会认同战争,即使它打着正义的旗号,可是那其中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死伤也同样是罪恶,这是不会改变的!我不能够说什么义正言辞,毕竟没有经历,所言皆虚。所以,我也只是说说,说说罢了。
我才知,这人生是如此的美丽,甚至于我不敢直视她,甚至于我看着她时会瞥见自己的懦弱和无知是显得如此丑陋。只是,这丑陋却让我确信了,美丽人生。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这部电影,叫做《美丽人生》,初闻其名,我以为这是一部喜剧。所以在那声枪响过后,我依然认为基度,那个活泼乐观的基度会再次出现在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一家人得以团聚。
看完整部电影,我迷惑了,我甚至以为我搞错了电影标题。美丽人生,没错,导演在前半部分的确给我们展示了一段美丽的生活,可惜,在后半段,他又亲手把他构建起来的美丽画面破坏得支离破碎。这就算是“美丽”的人生了吗?这难道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吗?
我不解,于是我重新观看了一遍影片,看完之后,我懂得了许多。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展现出的美丽人生是一种人在顺境中表现出来的幸福的话,那么后半段的美丽人生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在逆境中的幸福,为了亲人的幸福而努力的幸福,短暂的如流星一般的幸福。这,其实也是一种美丽人生!
还记得基度为了“欺骗”儿子所编造的每一句“谎言”吗?还记得基度为了寻找妻子而做的搞笑举动吗?还记得在纳粹集中营扩音器传出的那句:“早安,公主”吗?每一幕看似喜剧的背后,都有那掩饰不住的辛酸。影片的最后,母子重逢,小男孩激动得喊着:“我们赢了!一千分,好开心啊!我们得到冠军!坐坦克回家!我们赢了!”看到这里,我眼角的泪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基度,你也赢了,你成功的保护了你孩子的心灵,你的人生是当之无愧的美丽人生!
冷静下来,我想到了许多。每个人都要直接面对生活的压力,我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去战胜这些压力,更重要的是,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把握命运中的每一个希望之光,去享受人生中的每一丝每一缕幸福和真爱,你就能得到真生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有人说《美丽人生》表现了伟大的父爱,的确如此。但我更想说的是,《美丽人生》是对幸福的重新定义:幸福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感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