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我们开学第一天,晚上八点,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收看《开学第一课》,伴随着轻松的音乐,主持人给我们推荐让我最感动的是“摇滚老爸”秦勇的故事,他用十年时间教儿子读书、系鞋带、游泳,因为他的儿子“大珍珠”是一个先天失感儿童,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全心全意用爱去教育,让我们明白:学会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伴随爱成长;也让我懂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那种浓浓的爱。其次是要懂礼仪,用生动的动漫和乘务表演,让我明白生活中要礼貌,学规矩,懂礼仪,学好《弟子规》,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小事做起,将来总会有奇迹发生,今天让我受益非浅,我要做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文明小卫士。
父母情如和煦春晖,温柔地照耀我们成长,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护着我们无怨无悔。“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郑渊洁、容祖儿、秦勇等都以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事,向大家传递出父母爱之伟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风化雨,伟大而深沉呢!
启蒙我们的有很多人,如:周边的朋友、校园里的老师。我们像刚探出头的嫩芽,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师便是其中的园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师们,还有两个人的对我们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因为从我们一出生开始,父母不仅是父母,还是我们生活的导师。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严厉,无时无刻管着孩子,不给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培养出十分内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这样就渐渐的变成了溺爱,如果像这样的娇生惯养,一定会培养出许多坏习惯,孩子变得说一不二,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有一天独自走上社会,有谁会满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这两种巧妙的结合,各取一点、融合其中,就会变成一个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这样的。
妈妈,用“严母”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她对我的学习、生活等等的一系列东西要求都很严格。平常还经常让我多看课外书。当时的我还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他平常对我无微不至,每天都会询问我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同时他会抓住我的每一个一点进行表扬与激励,使我更有上进心,更加渴望进步!
妈妈的教育,犹如山一样,表面只是静静的,可在背地里,她无数次的在鼓励我,通过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没能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方式,可现如今,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在狂风中依然稳定而沉着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犹如水一样,每次都能给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冲的动力,让我无时无刻都充满信心。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事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友善、学会尊老爱幼,懂得知恩图报、知道无功不受禄……虽然有时候听到这已经重复几百遍的话觉得很烦,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在普通的事。现在坐下静静想想,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精神,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决定了我的一生,我们要去虚心接受这份有时让我们很烦的东西——教育。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会,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好好去服侍,却在父母死后,高调的举行追悼会,以为做了这些别人就会以为你是个孝子吗?还有这些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是骂就是打,甚至几十年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变成城市里的人了,觉得在农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还有的娶了媳妇之后,听媳妇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的,从而慢慢厌恶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问问这些人,你们如果没有父母给你们生命,你们有这样成就的就会吗?换个角度来说,你们有孩子吗?如果你们老了,你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对你们,对你们就像陌生人一样,对你们就像瘟神一样,你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
我家来了一个小客人,我和他玩的很开心。休息的时候,他好奇地翻看我的东西,我也一个劲地向他介绍。他对别的不怎么感兴趣,却饶有兴致地玩起了我的小风扇。因为是夏天,他拿着它,爱不释手地摆弄着,很享受的样子,直夸这玩意儿真不错。可是……一不小心,他把小风扇弄脱了手,只听“啪”地一声,扇片摔坏了。我呆住了,视线顿时变得模糊起来,泪水跟着漫了出来,我哭出了声。他很紧张,突然间跑进了厕所里。
妈妈闻声赶到,把我叫进了书房,对我说:“把泪擦干,对他说‘我原谅你’”。我不干,妈妈又说:“他的心里也很不安,你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不和他玩了。”我啜泣着:“他弄坏……了……我的小风扇…….我……我很喜欢……小风扇。”妈妈安慰道:“不要紧,妈妈给你再买一个,但你得原谅他。”
此时他已跑到了楼下,我爬上窗台,对他大喊:“你不要伤心,我……原谅你!”他飞快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第二天,他又来找我:“对不起,昨天我……”我说:“没关系!”于是,我们又拖起了手。
宽容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是妈妈将它播撒在我心头。明日,它将长成生命中最美好的鲜花,来回敬我最亲爱的妈妈。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二讲是“礼”,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没错,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美德以礼为先,一个人没有礼节便不成方圆。
“不学礼,无以立。”正如孔子所说,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张良在秦灭韩后,立志为韩国报仇,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并让张良帮他捡起并穿上,虽然张良内心气愤,但为了不失礼节还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要求张良次日五点与他会面,老人反复提出无理的要求,可是张良从未失去应有的礼节,最终经过了考验,从老人那里得到一本宝书,并靠着这本以礼而得的书辅佐沛公刘邦,为他献计献策,最终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可见,礼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时刻保持做人的礼节,最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以礼为其标志,但是在国外亦有不少的礼仪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说家松苏内吉说的“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在当今的社会只有以礼待人,方能与人和平共处,结交良友,成就一番事业。又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礼貌使那些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喜悦。”无论是否必要,在如今繁杂的社会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礼貌,人们总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欢成天说话粗鲁、蛮不讲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欢笑脸相迎、以礼待人的绅士呢?爱默生说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许多人会说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还要多费时间做这些无意义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点不是更好么?可他们从未想过,生命不仅仅只为“做事”、“成功”这样的词存在,有了礼仪,人就好比是一座打开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礼节,沟通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行事也会变得更加简便、快捷,有时再多花了一些时间以礼待人后,会在成功的瞬间发现不知何时身边又增添了一个值得信任、同时愿意与你一同奋斗的挚友。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质,我们中华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后嗣。它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样貌,更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礼”,才不会被外国人所轻视,才会在世界大放光彩,才会成就一个真正伟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