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许多,而我们的母亲只有我们来守护——你一定认识她,她叫中国。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我是中国人
提起钱学森,想必都不陌生,可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去认真的了解这位坚定、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的赤子之心的天才科学家?
这一部使我感触颇深的电影虽令我感动,但真正令我动之以情而落泪的却是最后。
钱学森98岁高龄,与他的夫人蒋英散步,他看着她,他知道他此生言行亦无悔,但他对她,是有愧的。
可夫人摇头微笑,她用一生告诉他,这世上,唯有她懂他后,钱学森嘴角,带了一滴泪的弧度,微微挽起。
年轻时候的他,有美丽而聪慧的妻子,伟大的才华以及享尽荣华富贵的地位,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是意气风发且前途无限的。
也许美国至今不明白美国给他这么好的条件他为什么不留下来,但是美国不明白,他们没有给他信任和尊重。那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一番波折后他毅然返国,他开始没日没夜地为中国的核武器做研究,他不管别人对此如何评价,他只明白,为了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他万死不辞。
就算钱学森的心理再强大,那么沉重的压力他究竟是如何扛下来的?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后来我明白了。是蒋英。是那个一直默默奉献着的、温柔美丽的、才华横溢的、铁骨铮铮的女子用行动给了他温暖的归宿——家。
她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她眼角溢满点点笑意,告诉他,她不叫牺牲,叫光荣。
他说:“我认为,人,不但要有科学 技术。而且还要文化 艺术,跟,音乐。”他布满皱纹的手颤颤巍巍,吃力的说完最后一个字,死亡倒计时来临,眼神渐渐涣散,他满足的走了……
我是中国人,你也是。
《钱学森》观后感:英雄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爱情点滴,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们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钱学森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通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通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
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观后感:多年的执念
他在异国他乡中名誉显赫,博学的才能与聪明的头脑使他成了令人尊敬的大人物——但这只是浮于表面的.一层屏障。当他的被指控公众于世时,人们议论纷纷,在这个时候,竟无人相信这位伟大的天才,就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不属于他们民族的异客。又有多少人曾想过,他为他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多少贡献。
而他也因为这一切而心灰意冷,回国的念头更加强烈。那些外国佬啊!明明知道他的罪名并不成立,却又偏执的惧怕他的能力,恐惧他会把希望的火种带回中国。于是,他们把他送进了特地为他定制的铁栅栏中,阻止他回国的迫切愿望。
他无从反抗,在狭隘的压抑黑暗中来回踱步,痛苦喘息,双眼无双地注视着灰黑的天花板,脑海中勾勒出多年未见的祖国的轮廊。那是他在那段艰苦时期唯一的快乐。他食不下咽,寝不安眠,一闭上眼,心中便只剩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思念成疾,日渐消瘦,憔悴得令人心疼。
终于,在妻子和朋友的帮助下,他成功的脱离了小小的“囚牢”,但这并没有成为他回国的一块绊脚石,反倒成了被他登上成功阶梯的垫脚石。他继续与美国政府冷战,并在被软禁时写出了轰动科学界《工程控制论》。而此时,中国政府因一个契机收到了钱学森的信,得知了他被美国政府软禁的消息,立刻召他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