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与时间赛跑-电影《危情时速》观后感

高三观后感其他
2023-03-24

影片《危情时速》改编自一场发生在2001年的真实故事,当时的8888号列车以每小时47公里的速度失去控制,满载危险化学制品的火车变成了直接变成了足以毁灭一个小镇的“疯狂魔鬼”……

观看《危情时速》有感

本片是托尼·斯科特与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的第五次合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依然是斯科特擅长的快节奏下的高度紧张的风格。一位被勒令提前退休(退休金减半)的老驾驶员(丹泽尔·华盛顿 饰)以及一位触犯了法律(导致暂时不能见娇妻)的新列车长(克里斯·佩恩 饰)试图停下一列无人驾驶的失控列车,以避免它开往人口密集的地区造成伤亡。20世纪福斯豪爽的开出了1亿美元的投资,本片北美首周票房2350万美元,IMDB的1303名观众打出7.2分。

丹泽尔华盛顿和克里斯派恩在片中扮演一对初次见面的工作搭档,而这两位铁路人的第一次合作竟然就是要直面生死。影片改编自一场发生在2001年的真实故事,当时的8888号列车以每小时47公里的速度失去控制,满载危险化学制品的火车变成了直接变成了足以毁灭一个小镇的“疯狂魔鬼”……这样的“危情”非常符合导演托尼斯科特的一贯设定,这位曾经执导了《壮志凌云》等经典电影的好莱坞大导,在《危情时速》中不仅从铁轨上对“魔鬼列车”进行表现,更是从空中等多个角度展现这场“人车大战”。

电影里没有警察,也没有匪徒,最大的反派就是那辆硕大的失控火车,与之相抗争的也只是两名手无寸铁的铁路员工。要保持影片持续的观赏性,就必然要靠一些灾难性的场景给予支撑,于是火车脱轨、火车撞汽车、两列火车之间惊险会车的场景一一亮相。这些场景绝少特效场面,真实的效果确实带给我惊心动魄的紧张感。

普通的人对抗巨大的机器,普通的人对抗物理规则,普通的人,带着各自的麻烦上路,然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做出自己也害怕后悔的决定,最终成为英雄。 影片中高高在上的老板和主管们,想的都是饭碗和股价的问题,在各部门工作的铁路员工们,反而带着各自认真的态度,彼此信任一起解决问题。

作为影片的观众,确实也真正在为这个事件担心。该讽刺的讽刺,该突出的突出 ,人物线的戏剧点达到高潮时,也无非是丹泽尔华盛顿淡淡地说“你早开除我了,我早接到了让我强制退休的信了” 。一场英雄事件,改变不了世界,就是在惊心动魄里给人一点真实的情绪,让观众接受到主旋律的价值时,也记住主旋律的态度。

如果我是那个车头上的一员,也会像电影的主人翁一样去拯救更多的生命。幻想永远不会只是空想,或许有一天,幻想就会成为现实。

美国电影《危情时速》观后感

《危情时速》是一部美国影片。影片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列车司机(丹泽尔华盛顿 饰)和一个年轻的列车长(克里斯派恩 饰),他们发现自己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只为了阻止一辆无人驾驶且发生了溜逸事故的列车,如今它马力全开,所制造出来的破坏力就好比是一颗巨大的导弹爆炸时产生的威力,他们必须得想尽一切办法,好避免这场可能会发生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的灾难。

看《危情时速》的最大感受是,你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这又是一个与实践赛跑的故事。观众始终被巨大的危机感所笼罩着,即使我们知道这一切最终将化险为夷,但过程中的险象环生仍能带给人劫后余生的快感。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剧情中:

时间是10月12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金斯的清晨就像往常一样降临。铁路旁的两个维修工人正在短暂的休息中,狼吞虎咽地吃着他们的早餐,然而很快就有人打断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移走一辆停在另外一条轨道上的新型列车。工人们从容地接下了将这辆777次列车移走的任务,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他们中的一个人却做出了一个注定要遭受噩运的错误决定,为了节省时间,选择让列车走上一条捷径……就这样,列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失控了。回到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的时候,所谓的节省时间,却并不意味着会更加地安全。对于一切工作,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安全,工作也将没有意义。

距离777次列车行驶的路线200英里的地方,一天的生活正在像往常一样进行着……1206次列车上的司机弗兰克·巴恩斯(丹泽尔·华盛顿饰)发现他的列车长竟然是威尔·卡尔森(克里斯·派恩饰),一个刚刚从行政部门调过来的新人,对于这样的工作搭档,弗兰克一点都不感到高兴,但是他却保持着自己对工作的严谨判断和主张。在这里我们要反省自己,无论我们的工作环境怎样或者和谁一起工作,只要来到工作岗位上,就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肩负起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尽管这一天过的并不太顺利,而且有愈加恶化的趋势,可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将会在下午面临一场如此令人胆战心惊的考验……在危情中,弗兰克和威尔已不再是两个人,他们是搭档,是二合一的一个更强大的人。同样在工作中,团队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只要公司组织里的每个人员协调统一起来,困难就会一个个迎刃而解。弗兰克曾经是1206次列车上的司机,自己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服务了28个年头了,他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铁路的领域里,他什么都懂,这也是他在危急能够果断冷静的原因。经验是一种的财富,运用到工作中,就会转变成你的能力。哪种办法能使777次列车停下?谁也不能确定。变化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事件变化之快,不可能想出一套合理的解决办法,随机应变才是制胜的法则!

这两个看似没什么特别之处的普通人,势必要经受住勇气和意志力的考验,继而化身成为拯救了无数条生命的非凡的英雄。敬佩影片中人物高尚的职业素养,不顾生命危险为工作冒险的敬业精神也值得我们现在的职场人深深反思。

影片《危情时速》观后感

美国电影《危情时速》确实是一部很优秀的灾难片、动作片、剧情片,甚至有人说它是一部不死板的安全教育片。近日再一次观看这部电影,依然是那样的紧张、惊悚、享受和感动,优秀的影片总会给观众每一次观看带来不同的触动,至少我是这样的。该影片的影评,关于紧张剧情、高难度动作、大牌演员、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高超演技等等的都有太多太多,而再次观看时我却想到了一些关于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代企业中的人员构成不外乎分为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片中的AWR公司也不例外。 片中主要人物有:“高管”公司运营副总监高尔文,“中层管理人员”调度场主管康妮,“老员工”有违规操作造成灾难的777号火车驾驶员杜伊,一位工作了28年、被勒令即将提前退休、退休金会减半的1206号火车驾驶员弗兰克,一名有26经验的机师、依照AWR高层的指令驾驶一列火车试图挡在失控列车前面使其减速但却不幸遇难的贾德,“新员工”刚刚大学毕业四个月、“官二代”、新晋1206号列车长威尔……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体都是由N个自然人个体组成的`,就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感情和矛盾,新员工与老员工、基层员工与管理者、新观念与老传统等等。片中威尔上班的第一天就被老员工们讽刺为幼儿园小朋友,他也毫不留情地反击老东西们为养老院住客。片中新员工看不起老员工知识陈旧、作风松散、经验主义,老员工认为新员工不务实、喜欢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当威尔一开始工作出现失误时,弗兰克虽然对威尔也有着看不起和嘲讽,但还是给予了一份长者的宽容。可是在灾难真正发生时,威尔也不得不为弗兰克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经验以及对曾经服务过28年的企业的忠诚度、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而感动。而且通过灾难处置的过程,弗兰克也改变了对威尔这“官二代”、“关系户”的看法。其实每个企业的老员工并不排斥新知识、新思维,当威尔证明自己不只是纸上谈兵、凭关系背景来混日子时,弗兰克也自然就会对其产生尊重和信任。

现实企业中又何妨不能如此,老员工难道不能对新员工的理想主义、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等多一些宽容,积极传授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学习新员工的新知识、新理念吗?新员工对老员工多一份尊重,向老员工请教一些经验之谈,积极利用自己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去帮助老员工又有什么不可以?再说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经验,老员工也是从新员工阶段走过来的,新员工终久一天也会成为有经验的老员工。老员工或许在他年轻时的那个时代甚至直到现在也是某项知识和技能的佼佼者,能在一个企业长时间生存并不断发挥他的作用,自然有他的长处和一直没有被淘汰的理由。“官二代”、“关系户”也不可怕,人家有这种资源可利用为什么一定要弃之不用呢?“官二代”、“关系户”要是在职业生涯中只要是凭借真才实干去努力成长,同样可以获得周边人的尊重。只要新老员工之间多一些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自然没有了新员工与老员工的分别和代沟,现实企业中也不乏很多新老员工成为好搭档、好朋友的例子。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只有真诚才能换取真诚,只有信任才能换取信任,也只有尊重才能换取尊重。

再谈谈片中企业高管与基层员工、劳方与资方之间的关系吧。片中的AWR运营副总监高尔文可能更多地考虑和代表着公司的利益,由于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高度肯定与弗兰克甚至与康妮不同。他必须要考虑公司的社会形象、经营业绩、经济损失等等,而有时会忽略基层员工的感受,我不认为他是错的,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决定的。但在灾难发生时,他没有想到他的员工可能也在不断地努力、没有想到或许应该听听员工的建议和意见,甚至简单地对弗兰克说如果再不执行上级的指令就采用开除等强制手段。确实象弗兰克等等的老员工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有这样那样的牢骚,对企业的减薪、裁员和使用“官二代”、“关系户”等等都产生不满和敌对,要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全世界的员工可能几乎都在职业生涯中最基本的期望就是加薪和升职,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这些诉求并不过分甚至有些可怜,充其量也只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低级层次。但每一个员工并不一定只是追求这些,有时也会有“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的追求。象片中的弗兰克,按说他已经是一个接到公司勒令提前退休并且退休金减半的的人了,当他已经远离了灾难时按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淌这个浑水,没有必要再倒驾着车头去追赶并试图拉住失控列车,而且他也明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时他还样做并没有得到AWR高管的支持甚至再次受到被开除的威胁。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去做?或许有人认为是运营副总监高尔文先生指责的个人英雄主义。当一个人为了体现自我的价值时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时,我不管他是追求自我价值还是个人英雄主义,我都会对他产生佩服至少是震撼。我想当时高尔文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对他说“就差三个星期了,你还为我们玩命?”,弗兰克是这样回答他的:“我不是为你们!”,当然他也没有象我们国产主旋律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一样说什么是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

现代企业,经常被指向一个名词——“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人格化,也就说明一个企业法人是具有象自然人一样的人格,或许也会象自然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情感,一个“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具有人格魅力的法人,自然会与“他”的员工成为“朋友”。当一个员工与一个法人相处了28年,弗兰克与AWR应该是产生感情了,那么对他所做的一切我就好理解多了。就好比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了28年,总有会有感情的,不能说一定是朋友,但至少是伙伴关系。虽然目前这个“伙伴”已经决定要抛弃弗兰克,但讲义气的弗兰克认为现在“伙伴”有难了,他应该对这个“伙伴”忠诚,他不能放下不管!曾经有位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在一个企业长期服务的员工大多舍不得离开一直以来的“东家”,哪怕“东家”已经不太待见他了,但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很多样化和相当复杂的。有的确实是因为长时间的安于现状而导致知识、技能较之社会已经落后或者思维理念过于守旧,真不敢再去感受外面的精彩与迎接外面的挑战;有的是因为长期的按部就班、思维惯性,而不思进取和不求改变;有的或许在外面也有一些更好的选择和诱惑,但是因为已经在这个长期形成的环境内有了自己的朝夕相处、可以互相帮助和信任的上司、同事、下属、朋友和各种社会关系,真的不愿意为了那些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利益而损失这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有的是因为想想自己或许是最好的青春年华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不想因为离去而慢慢淡化这份回忆……弗兰克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我想只能理解为一个老火车驾驶员认真应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他的职业荣誉感,或者是为了他对一个服务了28年的企业的情感和忠诚,他是为了实现他的“自我价值需求”和“尊重需求”。总之以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他是在用生命、尊严和信念做了这件他认为是对的事,这样的人和事由不得让人不产生崇敬。

电影已经落幕了,但我们的人生和职场还在继续。其实仔细一想人生和职场也象一场电影,不断地扮演着一个或几个、甚至更多的角色,也总有着高潮迭起和平淡无奇的桥段。再精彩的电影总有一天也会落幕,再平淡的电影也偶尔会有象我这样无聊的人去看看,时间久了也就不会有太多人会记得演员和剧情,更少的人会象我这样无聊地看电影还写更无聊的观后感。可惜的是人生的电影是不能倒带的,也不可能再重复播放,过了就过了,我的电影今天这一桥段正在上演,明天以及每一天还有这样那样的桥段还会有聊或无聊地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