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人的足迹,领略大海般波澜壮阔的豪情万丈;臆想着手摸舰舷,志存高远,睥睨天下的飒爽英姿;感受双拳紧握,却无处发泄的憋屈悲愤;感悟前辈浴血杀场,与天水交融的悲壮史歌……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甲午大海战》。故事讲述了1877,一批学生去往英国学习,并在学习结束后,返回祖国。紫禁城中,光绪皇帝立志要强国,但慈禧太后掌握着大权,是中国越来越腐败。中国海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日本舰长们阴沉的目光迎来了到访的中国舰队,日本民众与中国水兵发生冲突,两国关系越来越差。
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给中国,但朝庭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带头捐款,购下了这艘新舰。
日本发动了战争,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致远”号爆炸沉没!邓世昌与“致远”号、他的爱犬同沉。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进行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1895,中国被迫将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五千万两。五十年后,日本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 又过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轮驶过平静的海面,一幅那群少年学子的照片飘落大海,在那深蓝色的海底,静卧着致远号的残骸。
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希望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中国变得繁荣昌盛。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大海战》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和日本的海战片。看完后,它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部片子讲的是我们和日本人在海上做斗争,当时我们中国人里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小人,一开始就有一个人,一看到日本军舰就抱头鼠窜,独自一人跑到后舱躲起来。幸亏一个炮手很勇敢,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砍头,但是为了同伴,他还是毅然的开炮打跑了日本人,而且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为那些做官的感到耻辱,看到这,我心中充满了愤怒。
邓世昌当时率领的“济远号”和“广乙号”返回中国时,在途中遇到了日本人,只因当时慈禧太后贪图享乐荣华富贵,用掉了上千两银子,让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去造军舰和炮弹,可是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没有了炮弹,我们还有枪。但是,日本人的两个鱼雷,船就被炸沉了……
这就是电影的结尾,虽然很悲剧,但是它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的为过着幸福安定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学生,但当我看完电影的时候不能不说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的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的鲜血。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有一艘英国制造的先进的快式军舰,邓世昌、刘步檐等在英国留过学的大臣们想买下这艘军舰,这个消息同样被日本天皇知道了,他立刻通知各位将领开会,买下这艘英国制造的快式军舰,其中,一位军官说军费不足,日本天皇动员各个将领捐款买下这艘船,他首先从他的月俸中拿出三千万!他一动员,日本将领们一起捐款买下了这艘船,并命名为“吉野号”。几天后,日本士兵没有粮食可吃,日本天皇知道了,他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节省下来的饭给士兵们吃。
而在海的另一边,慈禧太后即将满六十大寿,为了给自己过六十大寿,慈禧太后以“北洋舰队”成立以后已经买了好多军舰为由不再买新式军舰,省下买军舰的钱去修颐和园。北洋水师的舰艇老旧,没有真炮弹,只有演练弹,在战斗中频频击中日舰却不爆炸,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经远舰管带 林永升,超勇舰管带 黄建勋,扬威舰管带 林履中,济远舰大副 沈寿昌,致远舰帮带 陈金揆,经远舰帮带 陈荣,镇远舰帮带 杨用霖,来远舰大副 徐希颜全部壮烈牺牲。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陆军提督 张文宣 戴宗骞 都不屈自杀殉国。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同伴和爱犬相救,但他没有接受,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在我看来,与几十分钟的整场大海战相比,那只只有几次镜头的德国犬倒像是神来之笔,通人性、机灵、可爱至极。
我很喜欢回忆式的叙述方法和悲壮的背景音乐,很具感染力和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但我个人认为电影若是依仗导演的叙述才能,单讲述中国为何凭借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却输的惨不忍睹,淡化海战,特效,或许效果更好。
电影中那些同窗数载,相见与浩瀚的大海的中日青年才俊皆是意气风发,壮志雄心。在刘步蟾等担心日本强大来犯我中华时,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出类拔萃的才子何尝不是在担心忌惮着中国呢?两艘军舰去日本杨威时,日本首相亲自迎接,并谦卑的自称“学生”,暗中却派“百姓”抢占炮台,意图炮轰军舰;李鸿章去马关谈判,又是“小百姓”掏枪意图射杀李鸿章;海战开始,日本军舰先鸣礼炮,以示友好,顾念旧情,随后立即炮轰北洋军舰。电影将这种腹黑的阴险丑恶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
日本为了一艘战舰,天皇带领全国领导捐款,为了一场战争,天皇一天吃一顿饭。然而中国呢?任何一场变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最快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最彻底的。清王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对比,突出了腐朽的领导阶层最终必然导致国家走向灭亡。清王朝—一个外表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根已经腐烂了,来场风雨,定然倒下。
评判这次自救的“洋务运动”赫德说的再恰当不过了“中国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的睡着了……”
国家在变化,人又何尝不是啊。原来嘻嘻哈哈不问国事的顽童,变成了那群留洋英国、美国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国难当头,他们面对朝廷腐败无能,太后昏庸无道,带着有苦难言的愤懑步入而立之年;最终也没有完成最初保家卫国的梦想,“同死”于甲午海战……命运是如此的不懂怜爱。我想,即便是那个最能坚持童真童趣,总是跳到哥哥身上撒娇,爱吃粽子的小丫头,最后也将孤独终老……
当看到战争结束,刘步蟾接到日本发来的劝降书,满心怨恨的他命令手下“开炮回答”,得到没有炮弹的回复时,当看到丁汝昌为了军舰不为敌军所得,下令毁掉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军舰时,我真的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什么叫做无助,什么叫做无可奈何。
看完了这部《甲午大海战》,我感觉自己更爱自己生长的这片领土,旧中国已然逝去,但新中国会不断强大起来,我想向那些爱国志士一般,用自己的全部去建设国家,为祖国繁荣尽最大的努力,延续这份爱国的力量。
小学生《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我去朝阳剧场看了这部影片——《甲午大海战》,本来只是应学校的要求,为了完成作业才去的,但是影片一开演,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对于一向爱看古装剧的我来说,它真的很有吸引力,更何况它记录的是真正的历史,整部影片看下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的年代,甲午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受日本的欺凌,当时大清王朝的无能,导致多少爱国分子战死沙场,导致多少英雄好汉含泪,含怨而终。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就是慈禧太后,坐在大荧幕前,贴近那个年代,看着那个让亿万中国人恨之入骨的人,我真的无语了。作为大清朝的太后,国难当头,相信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买下英国的新式军舰,对中国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我们的慈禧太后,每次买军舰他都一肚子不愿意,到了这么重要的时候,她不但不给钱,反而还挪用海军的钱,为的是给自己办寿,为的是给自己享乐,斥巨资建颐和园,想一想当时我们的海军,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们要忍受多少。当北洋舰队在海上跟日军激战的时候,我们的太后居然在津津有味的听戏......毫无疑问,军舰被日本买走了,日本的天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毫无犹豫下命令买,当时的日本资金也不富裕,但是天皇下令让人们拿出十分之一的薪水捐款,并且自己先带头,后来因为粮食不足,天皇还下令每天只吃一顿饭;如果换做我们大清王朝的臣子们,不知道要有多少说辞,如果是我们的太后,又会因为一点困难而选择退让,选择求和......
写这些并不是要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是事实,这是让中国人不堪回首的事实,也是值得让中国人深思的事实。
在那个年代,虽说有奸臣贼子,有国难当头却顾自己享乐的人,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但是也有很多的爱国英雄,有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人,有同军舰共存亡的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邓世昌。他从小就有一身抱负,有中国将崛起的信心,长大后的邓世昌在日本的街头更是给中国人争了脸。从他对太后用军舰运输荔枝的不满,大发雷霆,从他怒气冲天的去教训那些贪官,从他扬起鞭子去惩罚自己的兄弟,就看得出他的一身正气。
从他最后驾着军舰朝敌人撞去,从他落海却不要救生圈,就看得出他的视死如归。就在邓世昌落海的时候,有一条狗奋不顾身的跳下海,奔向他的主人,虽说看电影的时候会让我们一笑而过,但是这真的很感人,我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有些人连和这条狗相比的资格都没有!
看了这部影片,不仅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了这段历史,更让我看到了无能的后果,一再忍让的后果。所以作为现在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好好学习,有知识才会变得强大,才不会让人欺负!还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的英勇,果断。更不能忘了国耻,让人唾弃的事,我们不能做,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争口气,要为中国人争口气,要让所有中国人为身为一个中国人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