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理想国

六年级读书笔记其他
2023-03-24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作的对话体著作,其关于正义、教育、男女平等、哲学王、理想国等思想在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中体现出来,为大家分享了理想国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第一篇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 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面就得品鉴这本 “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意义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政治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应该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有趣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进而,就是一场精彩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国家用人要因人而异,全国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的天赋适合什么,就应该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务,以便大家都能发挥所长。”这段话与今天的“因材施教”(准确的说是古代孔老夫子的)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近似于马克思的“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得论述,这些足于说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是很“摩登”的,“如果我们的我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是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这就叫做‘同林鸟效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改造社会应从教育入手,把每一个公民教育成为明辨事理的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就强大了。

下面则是法律问题,柏拉图认为法律应该更多的参考以往的`蓝本来制定,并在很多方面给人们的行为做了一个限定,凡违反法律的人应当受处罚,法律是正义的,违法必然是非正义的,“任何公民有违反国家制度的行为都要被处于极刑。”可见柏拉图对于法律的作用是赞成的,并认为在政治井然有序的还是杂乱无章的国家里法律都是必须的,柏拉图在政治学上的法治思想不言而喻。

柏拉图关于教育及法律的观点至今还是经典,虽不可以全套照搬,但这些思想对今天的中国也是十分有益、有用的。

五、论“安邦定国”和中国稳定

这一节的辩论更为经典,开篇就是一句:“对于一个欲求安定的国家而言,能有什么比团结更为善,比分裂更为恶呢?柏拉图认为:国家要存在和发展,必然欲求稳定,而稳定必须团结并结束核打击分裂。

他首先论证了国家与个人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公民遇到任何一种遭遇,不管是好还是坏的,他的国君都会说:“受苦的都算是国家的一分苦,有福的自然也是国家的荣耀。”柏拉图如是说,同时柏拉图认为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

中国向来是:“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基调,我们首先求得了稳定,所以我们才可以发展的很好,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的发展。总之,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是:有稳定才有存在和发展。

六、论希腊内讧与战争

这里柏拉图说明了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外忧内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卫国者使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幸福,柏拉图写到:“守卫者是要求他们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守卫者,以确保整个国家公民的幸福,而不是为谋求一个特殊阶级或特殊阶层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的一个信念:为了我们的理想国,每一个人应该恪守本职,为国效力。而且为了保卫好国家,应该用勇敢的精神来激励或影响下一代人,同时,那些勇敢的英雄还应该得到下一代的敬仰。倘有人在战场上牺牲就应该为其设烈士墓,以供后人瞻仰,这样也就能够保证公民会为国家而尽自己的本职,推而广之,每个行业都这样,那希腊就会强大,也就不怕战争的到来,希腊的一切生活才会有保障,希腊才会强盛。

内讧问题旨在说明:希腊人必须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抵抗野蛮人入侵,自己的同胞不应相互争斗,“希腊人不应当巴西拉人当作自己的奴隶,并把这个积极愿望成为希腊人的各城邦之间共同遵守得法则。”这是柏拉图构建的希腊民族在关系上的合理规则,他认为希腊人与希腊人之间的事属于民族内部的事,是内部,就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族的入侵,这样外族也就不容易入侵希腊了,那么,不管什么是希腊人总会协调。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在近代中国受列强入侵,内有各种势力间的斗争,正是按柏拉图所说:内讧没有了,外族的入侵就不容易了,国共合作就是消除了内讧,即便这是暂时的,但我们的确是推翻了小日本的入侵;说到当代,内讧又起,台独、疆独、藏独势力兴盛一时,一霎间,国家又面临了内讧,只有中华民族内部消除内讧,一个强大的中国才会崛起。

七、从寡头到无政府的政体形势

震撼,绝对的,这一章节让我明白了很多,因为我也发现自己有些无政府主义的倾向,通过这一章,我的观点也潜默化得改变了。

柏拉图首先说明了寡头政体的弊病,很形象的把寡头政体下的人形容为“叫花子”。进而通过对金钱追求例子来展开辩论,最终确定为:那些吝啬无比的、只想攥钱而不花钱的人,和国家的寡头政体相类似,寡头政体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专政政体,在这种体制下,只有这个寡头会拥有的愈来愈多,他的任何方面都没有限制,从而对国家产生危害,于是我们必须消除寡头政体,并找到一种适当的体制取而代之,那么,我们应该用何种政治体制呢?

于是,人们转向了无政府主义,冰过上了他们的自由生活,那真的自由了吗?言论也好、行为也好、都可以随心所欲了吗?这样的日子不是很美好?于是每个人随心所欲的过上自己锁认为的美好生活,自由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称,他包括了一切制度,于是一切就将混乱,本来的罪犯会成为可爱的代名词……柏拉图对这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表面上看是很迷人的,很快乐的,很自由得,殊不知因此也充满了变化和混乱。因此可以说这是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它无法区分人的平等与不平等。由此可见,这种制度虽然有宽容精神,但缺乏建设理想国家得原则,这种状态是人类社会的倒退,因此,寡头政体和无政府主义都不是我们的追求。

对中国而言,我们得政治文明还不够高,我国自古皆专制,偶有民主,却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那在今天中国政治面临了一个大的变革瓶颈,我们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今天的西方民主已是今非昔比,中国只有在原有的框架下积极探索,最为主要的还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中国一点会追寻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政体,同时,也希望我国政治文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柏拉图《理想国》到处是经典,特别是在其中篇,但因为上篇经常翻到,故断章取义,仅写了上篇的读后感,读后感写完了,我却打算用一辈子来读这本书。

这并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间或是尚未开始。

  第二篇公元前5世纪始,一个被称为智者们的活跃的学者群体出现在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智者们探索天地,思考人生,问难政治,向世间的一切伸出思维的触角。关于正义的问题,也由此发端。

在《理想国》中,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的智者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讲真话,欠债还钱;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帮助朋友,损害敌人;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人们都是把守法当作正义,但法律是每一国家的统治者制定的,统治者都是强者,他们制定的都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法律,因此,所谓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另一智者格劳孔对正义作另一解释:人们在相互损害中对从这种损害中的获利与受害相比较,发现害大于利,于是相互协议、制定法律,放弃相互损害;由于人们把守法践约叫作正义的,所以,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正义就是源于人们的契约或协议。柏拉图借助于苏格拉底之口,对上述正义观念加以反驳。反驳并不太有力,但柏拉图在陈述自己的正义理想或主张时,却非常精彩。

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由在分工的基础上、各具技艺的各种工匠、农民、商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城邦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同外界的战争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城邦保卫者。城邦保卫者包括统治者和辅助者。三种人的分工如下,城邦统治者,因具有知识,考虑整个国家大事,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城邦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的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

在柏拉图看来,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制度安排,对城邦护卫者加以教育、培养。这些制度包括:进行各种诱惑性考察,选拔那些注重公益、经得住考验、无懈可击者担任护卫者;护卫者专职化,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战斗,不得学习其它工艺;以良好的音乐来陶冶护卫者的精神;以严格的体育来锻炼护卫者的身体;护卫者的生活方式必须是公有制,不得有自己个人的房屋、土地、金钱,也不得有个体的家庭;妇女、子女一律公有。在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三种人被严格地区别开来,不至于品性混杂。由此,按照三种人各自的品性,各自从事适宜于其从事的职业。当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而互不干扰时,城邦就是正义的。

柏拉图在推导出城邦正义之后,进而论述个人正义。在他看来,个人与城邦相似,在个人的灵魂中也具有和城邦的构成成份相似的三个组成部分:用以思考和推理的理性;使人发怒的激情;使人感受到爱、饿、渴的欲望。柏拉图认为,理智体现出智慧,类似于城邦的统治者,是为整个城邦的利益而谋划的,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应该起领导作用。激情类似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辅助、协助理智的领导。欲望的满足会使人感到快乐,但欲望过大过强会使人变得邪恶,因此,必须由理性和激情结成盟友去领导欲望,使欲望受到节制。通过教养、教育,通过训练,人们的理智和激情就能够起到领导作用。个人正义就在于,他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具备个人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人,不会监守自盗,不会渎神、偷窃、不会出卖朋友,出卖祖国,不会违反誓言或协约,不会犯其它种种别人可能犯的罪恶。

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

围绕着国家正义的制度设计,柏拉图在人类史上首倡公有制。这种关于公有制的论述,不是对原始公有制的描述,而是在人类文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的基础上,对一定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公有制原型的理论概括,是经过理论加工的公有制。这种关于公有制的理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由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示和先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