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物有贵贱之分,人有门户之别,这是人最不愿意面临却又不得不面临的情况。其实这些想法终究是人们由于自身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偏见。
《傲慢与偏见》恰好就通过一对恋人的故事说明放下傲慢,摒除偏见,才能缔结幸福之果,开创快乐的人生之旅。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高傲的富贵子弟达西迷恋上班特纳家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却因为性格傲慢而招致伊丽莎白的误会与偏见,最终两人放下成见,坦诚相待,喜结连理。
偏见在中国自古就有,而“偏见”在中国根深蒂固并非一日之事。中国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就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偏见。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的新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可是中国人对异己之人存在着偏见。据说,广州人、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有比较严重的排外思想,在他们的眼中,其他地方来的人都是“乡巴佬”;尽管现代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用人单位依然对女性持有偏见,使得女性在就业方面失去了优势;就连纯洁的婚姻也难逃偏见之厄运,“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的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改变。
偏见只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利于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建立。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认可,但是偏见往往会妨碍你对一个人的正确认识。俗语云:“一朝不忠,百日不用。”这说明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就像《我的少女时代》里新来的`训导主任不相信校园老大徐太宇会改变自身那样,可是偏见终究是敌不过事实的,林真心的话很励志:“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模样。”只要我们坚持做好自己,一切偏见只能是徒劳。因为,在事实面前,一切的白眼,一切的冷嘲热讽都会土崩瓦解。
我们都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人们习惯了傲慢,瞧不起别人,这完全是环境所致的。当你得志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奉承你,都在巴结你,呢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正如《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眉清目秀,举止高贵,家财万贯,自身条件无比优越,所以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觉得别人都配不上他。如果人们对那些优于自己的人仅仅是欣赏,而不是巴结,奉承,就不会滋生那么多高傲的家伙。所以,摒除傲慢的前提,还是需要大家不自卑,不自负,平等相待。
平等是社会风气所趋,但愿我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出更多人性的缺点,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2如果,你出生在一个歧视女性的时代,你会自卑吗?会抱怨吗?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吗?也许你会,但这本《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却不会。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一生极其坎坷。她出生在一个穷牧师家庭,受尽了世人的歧视。每天,她都要干农活、做家务,即使这样,她还时不时受到富家小姐的讽刺与嘲笑。朋友背叛了她,家人蒙骗了她,就连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也利用她来获得万贯家产。但伊丽莎白没有被击垮,也没有被打败,她始终怀着一颗向往幸福的心,去抗争,去追求,最后终于得到了幸福。
是啊,只要勇于向困难挑战,不就能获得成功吗?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数学题,做完基础练习,还有一道思考题。我嘴巴一撇,像发现了“瘟神”,立马避而不见——思考题很难。
正当我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时,脑海中浮现出《傲慢与偏见》给我的启示:“抗争!向困难挑战!"一股力量从我的身体中迸发出来,好似自己被打通了脉络,豁然开朗。我鬼使神差地从书包里抽出刚才没有完成的数学练习册,拿起笔,一遍遍的演算起来。一分钟,两分钟, 三分钟 ……我的额头沁出了豆大的汗水。啊,算出来啦!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了,心里想:我不可能那么快就解开呀!再验算一遍吧。于是我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再次拿起笔,哆哆嗦嗦地在纸上重新演算。“耶,对啦!”结果正确,我高兴地叫出了声。
我又陷入了沉思:如果我刚才没有拿起笔,鼓起勇气去和思考题挑战,而是惧怕困难,胆小懦弱,岂不是失去了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多亏了《傲慢与偏见》,没错,我们必须和困难抗争!
最近电视上经常报道有中小学生压力太大,又被人讥笑,不堪受辱,自寻短见。我再次想起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她过着比我们穷苦百倍的生活,却始终热情开朗、乐观向上。伊丽莎白勇于生存,善于生存,所以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勇于抗争,勇于生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险境,只要怀揣着勇气与信心,便会战胜困难!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傲慢与偏见》是在小学,当时的我觉得这本书晦涩难懂,到头来也只是佩服达西被拒绝后,能够改变态度进行第二次告白的勇气。时隔几年,再次捧起这本书,竟让我耳目一新,着实有种“书别三秋,当刮目相待”的意境。书中无论是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还是丰富鲜明的人物性格,都让我觉得意犹未尽。
故事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在那个讲求门当户对的英国乡村,“傲慢”和“偏见”成为了使伊丽莎白和达西爱情的绊脚石,但即使是处在21世纪的我们,就能保证不被这样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了么?我们往往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过早的给他人放上一个标签,而造成了许多彼此之间的误会。但这个“第一印象”并非不可改变。
达西的“傲慢”使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伊丽莎白拒绝达西求婚时,达西说的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虽然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曲折,但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在爱情面前都选择了坚持真实的自己。时隔几年再次捧起这本书细品,发现奥斯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极少有好人坏人的区分,更多的是聪明与愚蠢的区别,女主人公便是理智,活泼的象征,作者常常借用伊丽莎白的口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书中的伊丽莎白是灰姑娘,她最终获得了真爱和幸福,但细细想来,她也没有能逃脱奥斯丁设定的带有金钱性质婚姻的怪圈,这就不得不说书中的另一个人物——韦翰。
比起在爱情中达西的真诚,韦翰却是一个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俊美,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绅士”,一心想通过婚姻发家致富,以不与丽迪亚结婚为要挟,向达西敲诈了一笔客观收益。而一向理智,聪明的伊丽莎白,即使面对韦翰漏洞百出的辩解,却也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即使这样我也并不认为伊丽莎白是一个“愚蠢”的人。毕竟因为思想上对达西“傲慢”的先入为主,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而韦翰不同于达西的翩翩君子的风度,让伊丽莎白着迷。但韦翰却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灵魂即已被出卖,那韦翰又怎么获得幸福呢?而伊丽莎白也通过自己的反思和达西的解释,放下了对达西的“偏见”,完成了灰姑娘和王子爱情生活的美满结局。“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或物时,不应该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也不应该以貌取人。要用真心去对待他人,才能赢得真心,那么“傲慢”“偏见”就不会成为彼此之间的隔阂。
这本书表面看起来奥斯丁用诙谐,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英国乡村灰姑娘的故事,可随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发现奥斯丁幽默的语言下包含了多少人情世故。小学的我,初中的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真理,不知大学的我,有了婚姻的我又能读出怎样的收获。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书别三秋,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