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小别离》观后感

八年级观后感3000字
2023-03-25

正在热播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因其关注中学生留学热潮、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在玄幻题材扎堆的暑期档独树一帜。

由汪俊执导,黄磊、海清、张子枫、韩青等主演的这部剧,目前正在浙江卫视和乐视网播出。全剧一开始通过片中女儿朵朵的旁白,展示了当代中考压力之下,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各个家庭的各种努力和尝试。海清和黄磊组成典型的“慈父严母”,在剧中出演“父亲”角色的黄磊以妻管严的形象出镜,对女儿百般温柔、循循善诱。海清则变身都市精英女性典范童文洁: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中都掌握大权,以“高压、高强”的状态备战中考,女儿方朵朵不堪重负,渐渐与父母产生间隙,和谐的夫妻也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引起争吵。

《小别离》观后感二

看了一下现在热播的小别离突然有感而发想说点什么,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不是那么专业,我还是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但是我是一个年龄跟思想不那么相符的一个大孩子。因为我这二十多年可能跟别人家孩子的二十多年过的不那么一样,我四岁那年爸妈就离婚了,后来就跟着爸爸生活了,其实我当时的想法跟心情跟剧中的小宇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发泄的方式跟他有一些不一样,上初中的我表现的非常叛逆,谁说什么我都觉得是错的,在我心里没有一个人是值得信赖和依赖的,那时候的我打架翘课跟老师对着干那是经常的学校我是出了名垃圾学生,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只是想博得大家饿关注罢了。现在想想那时何等幼稚。

其实我觉得一个好的孩子并不是要拿成绩来说话的,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会根据他自己的情况来定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学霸,如果他自己并没有往学霸的方向发展的想法那我一定不会逼他,因为不只是学霸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反而他如果不喜欢学习那就必定性格要好,在性格上面我一定会着重培养。一定要做一个善良,有人格魅力的人,不用成绩来说话就一定要用你的性格来吸引别人,现在的孩子们自己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们看来家长只不过是每天要面对的家人而已,我希望我和我以后的孩子可以作为朋友,当然我知道想和他们这群孩子做朋友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努力跟着他们的脚步走,他们喜欢什么我就会努力也跟他们一样喜欢,他们的不喜欢我也会跟他们一起看起脚步,不会以我大人的口吻来跟们沟通交流,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当着外人来把我当长辈,在家里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闺蜜一般。只要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我相信他们会跟你打开心扉跟你是没有任何秘密的,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指引引导的作用。说起来其实挺简单的但是很难,我不知道以后作为母亲的我能不能做到这些,但是我很能确定的一点就是我并没有望子成龙并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当作炫耀比较的对象。我以后孩子无论以后是龙是凤是丑是混,他永远是我最骄傲的好孩子。我相信如果能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确定那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了。要想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首先家长一定要敞开心扉,放下心中所有的期待期望和希望。要成为孩子确定是可以值得信赖和依赖的好家长。

《小别离》观后感三

《小别离》很戳心,因为它太真实,真实到就像你我的日常,我们哪里痛,它就掐了哪里,一点都不夸张。

一年前的《虎妈猫爸》让许多人开始重视到学区房的重要,我身边有太多人一夜之间意识到学区房是个大问题,能换房的几乎都换了。但那部剧实际上并未真正讲到教育的真正问题,而《小别离》借用了一个轻松的喜剧外壳,这是它的巧妙之处,实际上它很锋利地直击了中国式教育目前的囧境,唯分数论、盲目留学、唯重点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这些二十年前就存在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变。

我大概梳理一下,这部剧实际上讲的就是三个家庭三个孩子三种类型,一种是海清黄磊坚持不出国但是唯分数唯重点论;第二种是成绩太好,不出国深造太可惜了;第三种是成绩很不好,要丢到国外去历练。基本上这三种类型囊括了中国普遍的教育理念,最终都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到底要不要留学?

所谓的“小别离”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离别,这部剧有句宣传语很打动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唯独父母的爱指向离别。因为孩子都会长大,他们迟早有一天要和我们告别,就像我们当初背上行囊向自己的父母告别一样。

尽管这部剧里海清黄磊的人设年代应该是70后,但这个不重要。因为80后为人父母的,马上就要轮到我们了,《小别离》就是一场非常真实不掺水分的预演。

作为一个有孩子的80后大叔,我看这部剧最直观的感受是,代入感很强,剧里所有存在的教育问题比如考试排名、能否进重点高中,父母偷窥隐私、追星、看不入流的课外小说,所有的这些,80后都经历过。在当时,这些都是我们的痛。海清的咆哮排比句我相信是大部分人身上的烙印,“今天你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多么熟悉的句子,犹如昨日才听过。

但中国的教育,几代人下来都是这样教的,即使是经历过这些阵痛的80后父母,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还是一样。我在《小别离》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循环的矛盾:我们曾经那么厌恶的教育方式,我们似乎没有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去转换,还是要照搬给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们很快也会像海清一样,可能是一个企业高管,在工作上雷厉风行,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有强迫症,会咆哮,会严重到怀疑自己早更。

唯分数论的教育矛盾在北上广深越来越变本加厉。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深圳一所重点读一年级,有一天她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很严肃地批评她:为什么孩子这次考试掉了一分这么严重的事,父母却没有任何反应?你一定会喷饭吧,但她没有,马上请假回去彻查孩子的试卷,盘问孩子最近的`心情变化...学校老师传达给家长的情绪也是这样,如果你不重视,你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滑。到现在,她的孩子早就报了各种课外培训班,社会里有许多有逼格的培训机构不是给钱就能进的,还得看你孩子的成绩。成绩不好,对不起,不要。

我看这部剧的心情模式是会来回切换的,因为我曾经叛逆过,因为我现在为人父母了。

《小别离》里有一幕是海清无意中看到女儿写的仙侠小说,一时来气就大声教育女儿方朵朵,方朵朵觉得隐私被父母看了,也很生气,什么伤人的话都从她口里出来了,甚至是“不要认我这个女儿”。海清和黄磊一时手足无措,坐在沙发上感慨地哭。我承认,我也被方朵朵气到了,父母这么爱你,对你这么好,一切都是为了你,可是你却不领情,为什么?还要伤害父母,凭什么啊。

可是凭什么啊,在我们还是方朵朵这样叛逆的年纪,这几个字也是直接丢给父母的。凭什么看我日记,凭什么管我,凭什么不给我钱买漫画,凭什么不让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在初三的时候很厌学,在离中考还有三个月的某一天,带着我们班三个想考艺校的女生出发去了市区,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BP机,没有QQ,我们在艺校呆了三天,她们很认真地在考试,做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抉择。等我们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才知道整个学校都在找我们,班主任、校长、家长都在满世界地找我们。我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我们只是去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凭什么管我们呢?

可是,如今这样的事要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会发狂,我们会疯。所以,我说《小别离》让经历过双重矛盾的80后,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这是一堂必修课。

《小别离》里在人设方面很有技巧,海清黄磊还有汪俊,他们是社会的中产阶级,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手忙脚乱,但却在表现形式上多了一些自嘲,让整部剧“以轻松的表达形式在探讨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有像朱媛媛这样的普通家庭,但不管是中产还是普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面临的都是一样的难题。

其实,比起小别离,我更关心的是,每一个父母的每一次狠心,是否都是为了最后的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