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观后感【篇一】
影片《花样年华》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一段爱情故事,影片通过大量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表现出了东方独特的含蓄美与朦胧美。
《花样年华》就其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由于各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个原本俗套的故事情节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从而表现出了沉重的主题。
影片是东方含蓄美与朦胧美的述释。
影片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
影片寻探了情欲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影片折射了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抗。
《花样年华》是一部怀旧影片,影片的基调以昏黄为主,表现了特定香港时代的压抑。
影片移镜头的使用十分出彩,片头旧黄的老照片与片尾古老破旧的建筑配合移镜头的推动,反映出了时光的流逝,同时也为影片定下了复古文艺的基调。
影片的景别以中景为主,有利于叙述,如周、苏二人在咖啡厅时的运用,就使人物的对话显得自然,同时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表现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音乐的使用十分成功。片中音乐巧妙地营造着或孤独或无奈或感伤……的气氛。通过慢镜头,使人物动作与日本梅林茂的三拍子达到和谐,将那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痛苦与无奈表露得淋漓尽致;片中一代歌后周旋的那首《花样的年华》的出现,契合了主题,歌词也成为了影片的注解;当周问苏:“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时一首西班牙老歌响起:“quizas quizas quizas”(也许 也许 也许)。这种用音乐玩出的暧昧,不禁令人叫绝。
片中杜可风的摄影常带有着隐喻的意味,如在第一次周与自己太太坐在一起时,就是隔着一层模糊的窗纸进行的拍摄;周与苏在酒店写小说谈笑晏晏的场景几乎全是在镜子中或隔着窗纸进行的拍摄;周与苏共听《花样的年华》时两人中间那隔着的厚实的墙……令人以回味。
影片的剪切有力,情节、人物都进行了高度的省略,如苏第一次去酒店看周后、苏在车中对周说:“今天我不想回家”后……剪刀手张叔平都是毫不犹豫地将后面剪掉,给人以遐想。
影片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挂钟与路灯的重复出现凸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内心的寂寞;周在新加坡发现绣花鞋失踪、烟灰缸内有烟头与苏来到周房间里吸烟、拿走绣花鞋进行了时间上的颠倒……这些手法,无疑增添了影片的朦胧美。
在细节上,影片同样令人称道。周与苏第一次在咖啡厅见面,得知真相后,周点烟与苏喝咖啡时颤抖的手的特写;周在雨中意外相逢苏时眼中绽放的兴奋;再回出租房苏的那一脸黯然与周的那一丝微笑;两人都酷爱武侠小说,而苏的儿子“庸生”源于金庸与梁羽生的合字;苏换过的二十多套旗袍隐含着的意韵……这些细节每个都可圈可点,增添了影片的含蓄美。
旗袍是影片情节的体现、是人物情绪的显露。苏换过的二十多套旗袍隐喻着东方式的含蓄美,表现出了一种道德束缚下的典雅与高贵。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源于清朝旗人的长袍,民国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得到改良,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相作用的产物,旗袍隐喻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相对抗的主题。
片中插入了戴高乐将军访问的时代背景,更是重申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反映出了时代、环境对人的束缚与局限,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为传统道德观念所压抑的周、苏爱情只能是一种难堪的相对,无言的错过,像是两颗流星永远没有交汇的轨迹。但身处那个时代,“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时代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张爱玲语)。
《花样年华》的原著为刘以鬯的《对倒》,影片通过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已在艺术魅力上大大超过了原著,将东方的那种含蓄美与朦胧美以抒情式的手笔展现到了极致。
《花样年华》表现了那积着灰尘的玻璃一般的岁月中人性的微妙,情欲与理智之间的对抗,虽然字幕写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但正如正乙祠戏楼的楹联所说:“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花样年华观后感【篇二】
一转身
在探戈的迷醉里
放手
秋风寥落
看你的倩影
消隐于五光十色的.深夜
廉价的烟草
燃烧你的气息
心事
随昨日的雪霾飞舞
笑靥
绽放整个春天
一枚楔子
嵌入邂逅的眼神
是何物搅动了深沉
曼妙的舞步
沿着颤抖的灯影
迂回
也颤抖了整个梦境
发线重叠
眉宇间些许忧伤
清泪婆娑
一块帕子
纠结两只无辜的手掌
熟识的旋律
缭绕满屋的烟尘
相对是寂寞
别处是相思
迷惘
交给自己导演
镜头前
折射错乱的灵魂
戏剧上演
沉沦
等待明天落幕
期待那抹身影
就象期许春风
丢给冬天的奇迹
烟火燃尽了绢帕
也燃着了雨中的青春
伏在你的肩头
只为流尽失落的眼泪
时间游走
几番春夏
期待邂逅的牵动
期许初春的身影
木棉花的窗口
一双幽怨的 噙满泪水的眼神
撕碎了过期的船票
一个人
对着大庙的墙孔
诉说了一天一夜的故事
把秘密
封塑在永不复还的
错失的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观后感【篇三】
昨天是三八节,满大街的红粉;报纸也成了女性的专题,婀娜曼妙是我对女人的印象;她们的一切都是一种感觉,一种只可意会的美妙。就象花样年华里的女主人穿着旗袍款款而来,留在心底的都是美好。
以前对香港电影的印象都是娱乐片,搞搞笑吧。看过很多评论报道后,对花样年华一直很期待,总想能拿大奖的电影应该不错吧?从电影院出来后也有些失望,确切的说是一种怅往,对剧情还是对期待呢,都有吧。和内地导演相比,港台导演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我想能拍出这样电影的,大陆肯定有很多。因为剧情很简单,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是着力的重点,所以要看的就是场景,灯光,服饰,音乐等等了。而这些手法,早在大陆导演的影片里出现了,最典型的当然就是张艺谋了,从红高梁开始到我的父亲母亲,无不体现。总之是唯美的电影,当然能打动人的除了美丽的情节外,还有一种情绪吧。我想花样年华反应的正是这么一种情绪。
电影时,后排坐有一些市井小民,从一开始就抱怨如何无趣,我心里也好笑,本来这些电影也就不是拍给你们看的,我想他们肯定要直呼上当了。不过确实很闷,一种情感始终无法渲泻的惆怅,而正是这种怅然若失的心情中,我们会走进电影,那些若隐若现的过去,会出现在我们渐渐老去却并不麻木的心中。
他们总是在压抑自己的情感,我想他们很爱对方了,可他们的脸上却平静的象什么也没发生,可最后他们先后来到曾经住过的地方而向隔壁的一瞥,却写满了渴望,我想梁朝伟那淡淡的表情还是很打动人的。而张曼玉的旗袍更不只展示了她的身体,还有她的欲望,这个美丽的女人,这样花样的年华,却没有燃烧起来,一切就那么淡过去了,而在对方的心底他们会留下一滴眼泪吗,象那个敢爱敢恨的紫霞。
影片里反复出现的一些场景,一些表情,一些颜色,都昭示着一种深埋心里的渴望,提起又放下,如此反反复复,终于消逝于无。而音乐也总在这些时候响起,先是提琴的拨弦,接着奏出起伏的旋律,跳动的拨弦也贯穿其中,就象一颗怦怦幻想的心,终于在无奈的情绪中平静下来。
压抑而释然,也是现代人们对情感的处理,就象梁朝伟最后对着门的一种讪然,就象张曼玉最后平静的牵着小孩。
无可奈何花落去。就让我们老去的心里有一种痛,有一滴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