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悄然而至,且已居了一段时日。随带的秋风也日渐清凉,一如往昔。谁都知道秋高气爽,抬头望去,真的能看见很高很高的天空。再看向远方,也可以清晰的看见那天际的山的轮廊。站在这样的天地间,侏儒也变成了巨人;站在这样的天地间,巨人也变成了侏儒;站在这样的天地间,孤寂排山倒海般袭来。
孤独总能让人思绪万千,这让我不禁思考起一些严肃的话题来。想起曾经的我们,是何等的书生意气,日日艰苦作战,为的是朝自己的理想走近。日子何其充实,而现在呢?已入校几有余了,可每天都是无所事事,无聊之极。那满腹的志气如刹那芳华,已然消失殆尽。时常在学校看到校训,往日视若无睹,今日一见却是不同凡响了。尤其那“求索”二字精炼之极,是啊!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寻求探索的,正如那西西弗斯不断的推巨石上山一样,哪有无聊之时。可见,我们这些学生们都快忘了人生的这一重要意义了。
人,生当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何其漫长,而着求索之路也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昔日孔夫子问礼于老子,可是不断寻求探索的例子了,他还有“韦编三绝”的典故,他曾经一度为学而“三月不知肉味”。一次,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好一句“生无所息”,它正不是提醒我们一生当中应不断求索吗?求索,在许多人理解来是对未来生活的寻求探索了。但依我看来,其实不然,它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过去的求索,对现时的求索,对未来的求索。对未来的求索,想必大家已了然于心。我就姑且谈一下对过去和现时的求索了。
正如许多科学家所承认的那样: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伤口应该是属于过去的。被火灼伤过,被冰冻伤过,才知道火是什么,冰是什么;被爱刺上过,被恨杀伤过,才知道爱是什么,恨是什么。许多深刻的哲理是由伤口说出来的,透过伤口看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深刻的东西和一些肤浅的东西,同时,对伤口的凭吊,未必不是对过去的`探索。它能让我理解到更深刻的哲理,余此对于往事(过去)的求索,也可以说是借助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的人生道路,增强对未来求索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是对现时的生活,人人都在拥有着,可是又有多少人仔细去研究了的呢,它们中的一些人似乎都徘徊在冯友兰所说的自然境界上,即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他做事对他有无意义。这正如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们。还有一些则是停留在冯老所说的自然境界上,即他们做事情的动机则是利己的,这类人可能占了大多数,而我们对现实的求索的却是该如何对待呢,其实答案就一句话:即珍惜牢牢的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人,生当求索。而这当中对现时的求索可能是最重要了的,我们想寻求探索那未知的,就必须仔细研究自己手头拥有的,如果那些未知的有待求索的事物是0,则对现实有所了解则是1了,0固然重要,但只有摆在1后面才能显示出它价值。所以那些欲求索未来的广大朋友们,还是好好研究一下这个1吧。0,没有1,那些0必如那眩目的肥皂泡顷刻破灭,消逝无踪。
忽而凉风又起,令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似乎一下子醒了过来,就忽然听见不远处有声音传过来,回首看去,原来是同学过来了,我欣喜不已,那种孤寂之感也瞬间消融。我想,我将是不可能再孤独地面对这凉风了,更不会孤独的站在这寒秋之中了。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没有山上的野花开得灿烂。在我们周围,有不少同学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帮他们安排了一切,遇到什么狂风大雨都是父母替他们挡,久而 久之,他们便认为父母是一堵结实高大的墙,但是,墙也有风残倒塌的一天,孩子也不可能永远不长大,踏进人生,离开父母的港湾,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是对中国儿童地方真实写照。
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孩子是瓷娃娃,一碰便碎;孩子是方便面,一捏就碎。却不知道孩子们往往都向往着独立自主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都过着衣来神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独立:睡觉与父母睡;衣服不会洗;饭不会烧;竟然会在买菜问价格时问:“老板,这一个辣椒要多少钱?”
我既为这些依赖性强的同学感到惋惜,也为自己感到庆幸。
我的父母一直都主张我独立:大家还在缠着爸爸妈妈叫他们喂饭时,我的饭已经吃好了;大家都还在与父母一起睡觉时,我已经一个人一个房间了……因此,我在同龄人面前,就像一位大姐姐。而这,全都归功于我的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方式——独立自主地生活。
独立,是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我真的真的十分想代替全国儿童的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们,我们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娃娃;也不是一捏就碎的方便面;更不是笼中之鸟,我们只是一群向往着独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