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日益亲近》的读书笔记

高三读书笔记2500字
2023-03-24

可能每一个人在都会经历迷茫、焦虑、羞愧、愤怒、怀疑甚至残酷的自我否定,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欢乐、兴奋、骄傲、淡定、乐观一样。可以确定的是前一种状态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同时,前一种状态是每一个成熟的人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个人可能会更积极地谋求改变、渴望成长,越是感到痛苦,积极作用可能越明显。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想要找到心灵迷宫的出口实在不容易,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迷失方向、精疲力尽、放弃自我甚至直至毁灭。

可能当人丧失力量时,才会思考人的力量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此我如实记录下某个阶段的心路历程与思考,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当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历挫折、变故而变得郁郁寡欢、万念俱灰时,强烈的生命本能和纯粹的理性思辨会将人置于破茧成蝶前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会不断打破原有的认识,怀疑和批判动摇过去思想世界的根基,理性思维会对造成这样状态的原因挖地三尺,追根溯源,甚至会回忆起从小到大的所有经历以找到一个对目前状况的合理解释。从而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迎来自我的重建。

关于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抽象的过程,每一个人可能获得的理解与认知不尽相同。在自我矛盾中探索自我平衡的过程里,我把人的力量简单的归结为三种:本能或天性(欲望)、理性意识或逻辑思维(智慧)、意志或情绪(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在三者达到平衡时,一个人的能量才得以施展和释放,精神才得以自由,心灵才得以稳健。内在的平衡必然会带来外在的镇定。相反,当三者起到矛盾时,甚至任意两者发生混淆、冲突时,都会滋生出那些我们认为是消极的感受。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源自真实的心理治疗过程,以治疗室与病人之间各自的访谈记录与感悟为基础,介绍了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如何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自我重建的过程。关于心理学的著作和研究大多会把成年人的心理疾病的原因归因于童年的阅历,这不难以理解,如同定积分的几何含义一样,任何人心灵成长过程的累积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阴影的面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深陷自我认知障碍的金妮的苦痛,金妮在亲密关系中的不知所措或异常心理被自己的过度解读和思考无限扩大了,同时也可以发现她在陷入这样的窘境之下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试图改变的执着,这一点通过金妮坚持进行心理咨询这个行为本身可以得到证实。由于金妮不能接受或认同自己的本能(以性欲望为切入点),导致关于性方面的困惑,进而延伸出金妮对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压抑感,在这里本能与逻辑思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意识对本能的否定?

在人的诸多品质中,我们很难将它们进行分类,真诚和礼貌哪个重要?大度和认真哪个重要?大量看似为优秀的品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对道德谱系里的各种美德和人性目录的各种需求,我们了解的越多,把握起来越从容。在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双方内心独白的坦率程度令人感到有趣,就像指出皇帝的新装的孩子,让我们理解每个人的皮囊之下都有着各种想要伪装起来的想法或动机。并不是我们生而伪善,所有的表演技巧都是在后天与外界的互动中总结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任何一个时刻我们在诸多动机和情感中只能表达一种,其余思绪的只能掩盖在这一副面孔之下,这并不是虚伪或做作,一副面孔确实难以同时展现八面玲珑。最好能承认并理解这一点,即使想象力再丰富的人,对于内心的揣测也显得力不从心。

人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在没有客观标准的或进行客观的比较下,为什么会形成或好或坏的自我印象,并在不断幻想的自我感受之中加深这种主观的认识?作为表象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出自恋而有的人表现出自卑?自恋和自卑哪一种更好?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简单的把人的动机归结为自私与同情,这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词汇,反映出人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挣扎,以此为出发点确实能为很多现象做出解释,但如果停留到这个层面上依然会有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难以理解。金妮对他人感受的过度考虑显然不能用自利或利他来解释,很多时候沉溺于自己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这种对事物判断的主观性与客观世界的距离让人无法接近真实。

再谈及金妮擅长的写作时,会发现每当她经过思考写出一句话或思考本身的内容,特别是向别人说出来时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现时,内心就会有一种自我谴责,一个人会因为按照自己的意志而完成的事情去谴责自己,这种理性(经验)与意志的冲突造成金妮的分裂,在这个分裂与对抗的过程,消耗了她巨大的能量。在亲密关系中放弃自我,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即使在人格界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情感而做出妥协、让步、委曲求全,这里对于独立性的思考有益于我们做出平衡。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与他人相处时自我能够放弃到什么程度,并以此为界限作为自己的原则。

随着知识、阅历、感情的丰富,每当回首往事,即使过去的记忆多么模糊,我们总会得到新的感受,因为现在的感受难免受过去感受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对过去的看法。最危险的境况是依靠感受而活。感受随时可能变化,即使是好的感受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意义的进步。思考有时会不自觉地在一片幻想荒漠里生长出茂密的森林,我们不得不咽下树上结的荒诞果实,这种滋味有一种诱惑让我们的感受鲜明,让我们觉得我思故我在,逃避现实沉溺这种思考的恶性循环是最不易察觉的圈套,它披上理性思维的外衣,让人在逻辑和意识的指引下走上非理性的歧途。

这本书关于心理治疗过程的记录刻画了双方在互动中的鲜活状态,让我们在认识书中主角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内心的映射投入其中,每一次治疗记录都有无数可以挖掘的细节,都会引发更多的想象与思考。这本书关于心理治疗的进程甚至一度让我感到冗长,乏味,现实总是这样,能做的只有承认这一点并接受它。

最后,回到前文关于力量的三种源泉的分析框架下,以此为基石构建心灵地图和思维大厦,思考让我们在矛盾中走向平衡,走向远方。

对于抽象事物或过程的描写很生疏,很稚嫩,正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望多多包涵,欢迎各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