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从小就接触篮球,第一次邂逅篮球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会儿,家里刚装有线电视,从原来的三、四个台飞跃到可以搜到三十四个台,这可乐坏了那个爱看电视的我。于是,只要一放学,我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看各种动画片,小时候的动画片是不多而耐看的。不过我也会有不停转台,不知看什么节目的时候。一天的这种时候,百无聊赖的我无意中看到了中央五套在直播篮球比赛,才看一会儿,那个少年的小小心中升起了一个关于篮球的称之为情怀的东西。不知道老罗想做手机会不会也是这种心境下开始的呢?如果他是为了挣钱而去做手机的,那他的所谓“情怀”就的确仅仅是营销策略而已,而我愿意相信他是真的有“情怀”的。
然后,我就痴迷上了篮球比赛。那时候因为姚明大家都喜欢火箭队,我也喜欢火箭队,不过我最爱T-MAC。即使与科比相比,他不够柔美;与詹姆斯相比,他不够霸气;与艾弗森相比,他不够灵动。他的职业生涯是不匹配他的天赋的,连续的带队止步于季后赛首轮,我都自做多情的觉得不好意思了。在前年的总决赛第六场,当雷阿伦射进那个三分球后,我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因为他或许永远都不可能染指总冠军了。他确实不够勤奋,不够争气,只是,只有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T-MAC。
小学只是看球。那时的小学是平房,残缺的水泥操场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固定篮架。它的篮板是木制的,上面的油漆掉了好几块,篮筐生着锈且摇摇欲坠。没有人会有往那个篮筐里扔篮球的欲望,扔石子的倒是不少。不管怎样,校区重建时,那个篮架总算被拆掉了。记得有一次,我走路时盯着一个大一届的女同学看,还一头撞在了水泥篮架上,成功的搏到了那名女生的注意力。
童年的时光总是拿来飞的。我就屁颠儿屁颠儿的走进初中校园了——一个离小学两百米的地方。屁颠儿的我以为这下终于可以在篮球场上打球了。神秘的初中啊,有一个完整的篮球场,按辈分使用。初三的那班人打球,初二的那班人,初一的我们只有一边看的份。于是,我就发动村里的小伙伴们筹钱买了一个迷你篮板,把它钉在房子外面的支柱上,做了一个小小的篮架。当时在村子里,我的篮球水平最高。比我高的技术没我好,比我矮的自然打不过我,我们一共有四个人。我那时候的运球技术确实还不错,体育课的时候,我可以一直胯下运球从球场一边运到另一边,而且我的转身也很帅。在当时,打球帅是一个吸引女生注意的大招。我也就偶尔一个人在一边默默的秀运球,总感觉有一大班女生盯着我看,我不好意思起来,就一直低着头运球。事实证明:当时我很可能只是感觉而已。
我的第一个篮球是我的母亲买给我的,是一个兰华的橡胶球,很硬,害我吃了不少“萝卜”。打了一段时间后,球的表面变得软了一些,这个阶段的球是手感最好的,再打一段时间,球的表面就会变光,变滑,球也容易起包。初中三年,我一共买了六个球,清一色橡胶球,五个兰华,一个别的.牌子的。那时候,打牛皮篮球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就买了一个斯伯丁真皮篮球(他爸爸是村长)。那个球或许是我目前为止打过的最好的球了,因为那个球真的非常舒服,我发誓,我后来从来没有打过那么好的球了。
初中有一个班主任是全校的体育老师,确实很不可思议,不过这个体育老师真的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全班的男生都很高兴,因为觉得这样一周的体育课就会变多了,全班的女生也很高兴,因为这样就可以看×××打篮球了,当然不是,我也不知道女生体育课都干嘛。那个时候,我们打球真的很疯狂。我们往往下课十分钟就到操场打球,吃完早饭打一会儿,吃完午饭打一会儿,吃完晚饭打多一会儿。吃完饭就打球,我因此落下了胃病。教室里常常弥漫着一股汗臭味,男生上课基本都是气喘吁吁的。这个体育老师看我们打球打的这么热火朝天,竟然常常取消体育课改为自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只会有一节。为此,班上一名男生还和他打了一架。打过架后,我们班就常常没有体育课了。
我的母亲给我买篮球,我的姐姐常常给我买篮球报纸——《篮球先锋报》。直到现在,我也会偶尔去图书馆三楼看《篮球先锋报》。当然,姐姐还在上学,不可能每期都给我带。我就省吃俭用,托去县城上课的学长帮我带篮球报纸。无论哪种篮球报纸,都会附送一张“精美”海报,这些海报贴满了我过去房间的墙上,贴不下的送给村里的小伙伴们。那么多海报,真正称得上“精美”的只有一张。那是我最喜欢的一张海报,是买《扣篮》杂志附送的超大“麦迪扣篮”的海报。我把它贴在了门上,这样就能常常看到。到了高中,我自己终于去县城上学了,也终于可以自己放肆的买篮球报纸了,结果到了高三,我家堆得篮球报纸比高三一年做的试卷还多。学业上的压力使得我不可能再做“长大能够打球赚钱”的白日梦了。当然残酷的现实也起了重要作用:我长了一米七,体重一百二十五斤,垂直起跳高度四十厘米。高考的那一年,我做的最多的是,晚上大伙儿卧床聊天时,给室友讲一段NBA历史,室友说:××,听你讲这些真的很起劲呀!都可以和解说媲美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褒扬了,我真的很感谢一起奋斗的室友们。
时间回到现在,我学习的这门选修课叫:篮球裁判与赛事欣赏。我关注了很多关于篮球的,却发现自己偏偏没有关注过裁判。更多、更深的认识是:篮球、其实是一门学问。我还仅仅停留在最浅层,而我的篮球情怀也仅仅停留在了“喜爱”的层面了。以后,我还将不停地接触篮球,而这种淡浅的情怀也将长驻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