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莎士比亚此言不虚。人为善,即善人,善己,善社会。
穷极若水上善,哪里有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伟人的记忆。不得不言,他是连巴赫也难以割舍的音乐神才,而立之年便荣获哲学与神学博士学位,然而他的人生并不止步于此。一次因缘巧合,让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演奏地位和学术生涯,重新步入学堂,攻克与之前毫无关联的专业:医学。在那样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的时期,他历时八载夺得医学博士学位,只为前往非洲,为饱受病痛折磨的非洲人民送去希望,他将个人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他是圣人,史怀哲。他有一颗悯世之心,他对善与美的渴望,他崇高的品格,使他成为二十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它的善举超越了种族,跨过了人与自然,他甚至认为,除非人类能将爱心延伸到所有生物,否则人类将无法找到和平。
她以一青春女子为求学远走异国他乡,面对都市的纸醉金迷,忍受小阁楼的凄风苦雨,面对追者如潮毫不心动。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他不为所动;范仲淹考科举时寄宿破庙,晨起煮粥一碗,凉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在大洋彼岸,一个波兰女子,也曾这般耐得住苦寒。“浅尝辄止”可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不够,见宠则喜。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价值并终生为之奋斗是绝难的,但居里夫人却做到了。她始终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的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并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她成就了自己,并以此向世界证明:一个普通的人,可以怎样地为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怎样让全世界的男人吃惊,而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伟人。
善待他人,可以牺牲物质享受,慕仰精神;善待自我,是谓相信自我,不断锻造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
善待社会,是要始终以一种善的眼光来观察,回馈社会。社会是以你看待社会的方式来看待你的。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目光;一个平和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宽容的目光;一个心存善念,善待社会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善的目光。不论事情态势如何发展,世务如何纷繁复杂,保持一颗善心,并尽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如此,甚好。
善待自己,不自怨自艾;善待他人,不恶意揣度,冷眼相向善待社会,不抛弃,不放弃。以善为马,行走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