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读后感
如果说失败与成功分别是一座桥的两端,那么勇气便是这座桥的桥身。只有依靠勇气昂首向前,才能到达终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中,日本侵略者野蛮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如果当时的中国军民们没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而是退缩,那何来解放新中国之雄壮,何来我们今日幸福的生活,何来今日新中国之辉煌。可见,没有勇气只会寸步难行,只有放心大胆向前冲才能有所收获!
古往今来,勇气是人们一直在希望拥有的一种品质,但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又有几个呢?历史英雄比比皆是。
荆轲可以算是“处江湖之远”的人吧,他面对暴君秦始皇,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何等的勇气啊!
再看看战争年代,那些富有斗争经验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哪一句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仁人发出的豪言壮语?
再看今朝,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需要人们去面对,去抗争,去处理。让孤胆英雄独自面对歹徒的社会是可悲的。不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人,不论你涉世不深还是饱经沧桑,总之,我们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在社会上形成“勇气”之风,携手并肩,共同面对坎坷的人生风雨路。
世人们,亮出你们的勇气吧,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进步;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充满希望;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成功,才会有收获……
名人传读后感——英雄交响曲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难,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但他们靠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对抗磨难中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登上了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贝多芬用“痛苦”换来了“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用一生的心血献出了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并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犹如像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使我们感受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对;与其羡慕那些伟人,不如脚踏实地来点实在的,学习他们的伟大品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与其靠急功近利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于不朽者之列。
我们渴望成功,有时候却不想奋斗,终日幻想着一夜成名,面对小小的挫折,就丧志了前进的动力。《名人传》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的懦弱卑劣都显现出来。我们都清楚:只靠幻想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真正的认识自己,真正有敢与挫折对抗的决心,真正要脚踏实地的去做,真正向他们一样去“战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们的心态,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英雄交响曲”,享受英雄们的呼吸吧!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完善人们的品德;然而,一本坏书也能使人们思想堕落、品德败坏、误入歧途,所以,好读书也要读好书才行。
我家就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一直不停地激励着我前进,给我以智慧。这本书就是全球第一畅销书——《WhoMovedMyCheese?》(《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作者是享誉全球、深孚众望的思想先锋、演说家、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是一个关于生活变化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中,有四个可爱的小生灵在迷宫中寻找它们奶酪的传奇故事。故事里的“奶酪”是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也可以是金钱、健康、自由……或许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片刻的安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奶酪”,我们追求它,渴望得到它,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永恒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是追赶太阳的夸父,那心中的“奶酪”就是我们追赶的太阳。为了得到它,我们不辞辛劳,孜孜以求,哪怕是困难重重,哪怕是千难万阻。当然,我们不会渴死在路上。然而,一旦我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奶酪”,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依赖,我们害怕失去它,害怕别人来和我们争抢。这时,如果不幸失去它,我们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而感到痛苦和失落。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奶酪”,不要让它失去。
我喜爱这本充满智慧的好书,这本书会让你改变思考方法,让你成功地取得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让你知道如何来处理自己所处的充满变化的环境。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着名文学家高乐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青铜葵花》读后感《青铜葵花》这部作品,几年前我就看过。看完后,我说不出什么感觉,但又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纯洁的美和一股淡淡的哀伤。
通读全文,的却很值得流泪。当读到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而放弃一次珍贵的照相机会,当读到青铜为满足一位过路人的心愿而脱下自己的芦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好几个小时,当读到兄妹俩看不到马戏,青铜蹲下来让葵花骑在自己身上时,我忍善良不住要流泪只为这纯美的文笔,这是一般动人的情!
生活中人们总追求欢乐而逃逼悲伤,但《青铜葵花》中这一段美丽的痛苦却涌现着贯穿此书始末的淡淡的哀伤,着实让我着迷。青铜与葵花懂事听话,懂得为家里分忧,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城市孩子敲响了警钟。大麦地经历了蝗灾,水灾。火灾,仍顽强的活下来。这又是一中怎样的大麦地精神?
让我感兴趣的是,一般文学作品使用邪恶反衬善良,用猜疑来衬托真诚,用霸道来衬托淳朴。而《青铜葵花》这部作品并未涉及到一个方面角色,却将善良,真诚,纯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开始,我认为嘎鱼是坏孩子,但渐渐我就发现,非也。青铜奶奶病了,他送来两只鸭子,城里人要带走葵花时,嘎鱼帮青铜和葵花藏起来等------所有的人物有声无声的表达着美好善良。
在文中,青铜是个哑巴,但却勇敢顽强,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妹妹,将妹妹的过失揽在自己的身上。这个苦命的孩子是大麦地人的写照。至文末,一声撕心裂肺的“葵花”则像一颗流星划破天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我相信,我还能看懂美,听懂美,读懂美。《青铜葵花》就是最好的证明!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如果你到了一个荒岛上,你会有什么办法躲避野人吗?你会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在岛上生活28年呢?你在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上乐观的对待一切呢?我想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但是,鲁宾孙就可以做到。他在岛上遇到了吃得少,穿的少,寂寞多,有危险等困难,但他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而我要在身上学习他的自我保护。
课文主要记叙了,在17世纪,有个英国人,他叫鲁滨孙,再一次航海中不幸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鲁滨孙在岛上建房定居,并且在岛上蓄养了山羊和种植粮食,后来他又意外的救了一个野人,并取名“星期五”,之后他和“星期五”救了一个船长,并且乘船回到了英国。
我合上语文书,此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其实,仔细想想,都能明白一个道理:不论是大人小孩都少不了自我保护。
就像鲁滨孙一样,他在陆地上看到了野人的脚印,于是他把自己的住所用杨柳桩子隐藏了起来,并把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鲁宾孙就是这么保护自己,多么简单,不过就是因为这简单的保护方法,才为自己争取回了生命。
没有了自我保护,就会是下面这个小孩一样。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自己在家,有个陌生人,说他自己是小男孩爸爸的朋友,但小男孩并没有防备,而是开了门,最后,小男孩被拐走了。
自我保护像是在漆黑的夜晚中的一座灯塔;像是在无边无际的漠中的北斗星;像是在绝望中的一丝希望。可见自我保护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向鲁滨孙一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不论多苦多累。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扫烟囱的孩子》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扫烟囱的孩子》。故事讲述了一个以扫烟囱为生的孩子,因为不小心把一天扫烟囱所赚来的30个所尔多(一种货币单位)全部都丢掉了,因为怕师傅知道后打他所以不敢回去,站在一所女子学院前哭泣,正好这所学院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们刚好放学,学生们知道了男孩子的遭遇后,纷纷把自己买练习本、水果和花的零花钱全部都捐了出来。慢慢地,男孩子手里的钱有25个所尔多。过了一会儿,四五年级的同学也放学了,他们也将一些钱捐给了扫烟囱的男孩子,捐的钱已经超过了男孩子一天的收入。那些没有钱的同学就把一些美丽的花朵插在了男孩衣服上。这时,有人喊:“校长来了”,那群女生便像麻雀一样散开了。那个扫烟囱的男孩子非常高兴,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些同学们对他的关爱之情。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那个扫烟囱的孩子本来应该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上学,但因为贫穷他小小年纪就要以扫烟囱为生,而且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但遇到一些陌生的同学,给予了他热情的帮助,同学们付出了真诚的爱心,让这个可怜的男孩子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与真情,那一刻他感受到自己也是幸福的,并不是孤独无助的。女子学院的同学们虽然付出的是有限的金钱,但他们的善良和真诚使男孩子感受到了无限的关爱和温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付出真情的关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扫烟囱孩子的人,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献出爱心和真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也让他们感到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