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是我一向信奉的“座右铭”。 “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习惯。如果能常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做事或待人方面疏忽,必将减少对别人的抱怨、嫉恨;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避免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复同样的错误。如此对自己的成长实在是大有好处的。但有人却也常常因反思自己的过错,而导致自责、挫败、郁闷、忧伤,因“常思己过”而使自己格外地不快活。这绝不是我“思”的目的。为此,我也曾迷茫、困惑,直到学习了《合理情绪疗法》一文,才明白“常思己过”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思”的方法,即如何去“思”。 艾里斯认为,“人生来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既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之成效的人;当人们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 “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学生超超自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住校后依然懒散无比,旷课、迟到是家常便饭,还要求同学们替她撒谎,她的理由是:“大家都是同学,当然需要万众一心。”她错误地认为自己虽然违纪了,但是只要瞒住老师、家长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一旦我发现她旷课,她便会深入追究是哪位同学告的状;当我知道了她的违纪行为时,她还要求我不要告诉家长;当我告诉了家长,并决定劝退她的时候,她竟发短信说:“老师,您真绝情!”当她要求同学帮忙晒被子,同学却因客观原因没有帮忙时,她竟对同学大吼:“就让你帮我晒个被子,你都办不好!……”总之,在她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人都错了,只有她是正确的。 以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超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效果都不明显,超超依然我行我素,依然认为我和同学亏待了她。对超超的教育,我不是没有“思”,而是“思”错了方向。艾里斯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现在看来,超超其实不是不想成为一个好孩子,而是她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如果我想真正帮助她养成良好的习惯,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要求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上面,那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我真正该做的,是要帮助超超树立合理信念。 艾里斯认为,不合逻辑的、不合理的信念是一个人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对它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能快乐、满足地生活。 如今,我对“静坐常思己过”又有了新的认识:“思”原是应该的,但要明白思的方向。就如同那瓶中向往光明的蜜蜂,向往光明是应该的,但应该找对接近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