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佳酿出窖必有醇香,数米之内皆得其醇厚,喜酒之人闻之足不能移。酒之炼造亦如此,更何况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皆有其独特的味道。
某个春晚,我听到一首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泰腔”一那高亢激越,又不乏柔和细腻、缠绵的唱腔。泰腔形成于泰,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不是和风细雨,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它的剧目多以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为题材,选自于三国、列困等中的英雄故事,以及一些与民间紧密相连的公案故事,它吼出的是劳苦人民的愤慨,和风细雨不能平息人们心中的凄怨,浅斟吟唱达不到效果,它凸显出乡村农民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他们的悲欢苦乐。
贾平凹说:“八百里泰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素腔作为西北地域特有的剧种,是真正的秦人站在黄土高原上用儿时吃奶的劲儿从心里吼出来的,豪放里来杂着点野气。它汲取了素汉杀戮悲壮的时代经验,经历了大唐盛世的雄伟壮阔,接受了宋无艺术融合的天然给予,最终悲壮地绽放在争奇斗艳的舞台上。
我不懂得欣常秦腔究竟有多美,父母却知其奥秘,父亲和母亲常常在一起看秦腔,他们会一起细细咀嚼其中的内容,品味其内涵。看到伤心的内容,母亲则会热泪盈眶,哭得梨花带雨,好不伤感!看到《三娘教子》,母亲总会时不时教导我们几句!看到《金沙滩》,父亲的愤怒油然而生,同时也会产生一丝敬意。他们有时也会争吵,有时仅仅只因为一句台词就争得不可开交,颇有一丝孩子的稚气,看得我们只得在一旁摇头哑笑。当我在校期间,秦腔便成了姥姥劳作之余的精神享受,去品尝其特有的味道。
秦腔这个奔放的戏剧,坚守着与秦川大地相协调的步调,坚守着与素砖汉瓦相符合的历史,坚守着与陕西人一样的淳朴。秦腔属于这片土地,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时代、社会如何变化,泰腔永不会消灭,它会带着它独特的味道传承千古。
岁月流逝,沁香难寻。放慢前进的脚步,欣赏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味道。即使万里长城坍塌了,苏州国林荒芜了、兵马佣没落了。我们伟大的祖先仍会微笑着看着我们唱的那首泰腔,让世界嗅到中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