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游大足,品匠艺

七年级游记1000字
2019-11-20

游大足,品匠艺

——记重庆大足石刻之旅

一到重庆,便闻“大足”之名,于是我们便向大足石刻所在的大足县北山镇进发。

正值雨季,山中弥漫着水气。雨点淅淅沥沥,轻抚着枝头的绿叶,润湿山石上的青苔,给群山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也给石刻增添了几分神秘。

过了一段台阶,首先看到的是精美的北山石刻——一列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石龛石龛内是一尊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造像,就连龛壁上也布满了各式盘曲而上错落有致的石雕花纹。最小的造像仅有一截手指长,隐藏在一尊石刻头顶的帽檐内。只见他闭着眼,盘腿坐下,两片薄薄的嘴唇和扬起的眉头皆只用一刀划出,却显得对称又玲珑小巧。若非导游指点,或许就被我们忽略了。

循着一条或深或浅的小水沟进发,我们来到北山最引人注目的数珠手观音像前。龛内的观音头戴玉冠,双手轻轻贴在腹前,自然下垂。她的头部微俯,嘴角上扬,给人以慈祥之感。仙袍上的裙带向四方飘扬,如有清风拂过衣间。造像的线条雕刻得恰到好处,试加一分则嫌生硬,试减一分则嫌柔媚。我们一路观赏一路由衷地赞叹。

顺着水沟转到南山。几百年的风侵雨蚀,几十尊四五人高的石像依然完好无损。薄薄的水雾中,佛像衣襟斑斓,身形伟岸。这是南山的宝顶山石刻!较北山规模更大,且每一尊都需仰望才可目睹其风采。

来到一处平台,眼前是一尊巨大的卧佛像。卧佛只有半身,但有三十多米长,佛头就有两人之高,似一堵高墙矗立在山崖间。佛像天庭饱满,嘴唇自然闭合,一只佛眼微闭,另一只则半眯着,似睡非睡,十分安详宁和。我驻足凝视,想象着古代匠人在那个没有机械工具帮助的年代,用毕生的智慧与精力,在巨石上打磨、雕刻、着色,再重新修整、润色,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换得这一尊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巨佛啊。

转入一间木阁,我们又被千手观音像吸引了。整尊造像呈金黄色,闪射出耀眼的金光在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石壁上,竟雕刻出了近千只手!这些手各持器具,摆出不同动作,纵横交错,一排排完美地重叠在墙上。这尊千手观音像真是堪称一绝啊!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古代匠人巧妙利用石崖结构设立的排水系统。龛内的积水顺着观音身旁小童手握的钵盂排进空的手臂中,再从手臂流至随了一路的不起眼的水沟,最后排出龛外。这时才发觉,原来水沟是作为排水系统来设计的,同时聚拢山间雨季的排水一起送下山。

啊,大足石刻,真是古代匠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真是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来大足,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