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走在马塘仅剩的一条石板路上。
天下着毛毛细雨,淋湿的不仅是路,还有心。窄窄的石板路,周围拥挤的房屋像是沉默的,伫立的人,无言的注视着我,然后透过我的身体,看破我的灵魂。也许我的灵魂在这里不值一提,我默默地想。脚下的青石板,承载了多少沉重而醇厚的历史,只有最老的松柏才知道。石板路不长,一百多米,却让我有种永远走不到头的感觉。或者说,走在石板路上,就像走在古镇细雨蒙蒙的历史里。沉淀在石板路古朴花纹里的过去,像是氤氲的烟雾一样升腾起来,萦绕在空气中,潮湿的气味,伤感的氛围;在这被水汽和鲜血打湿的历史里,我看见张大千命运多舛的密友严敬子在登上上沪的火车时遗留的水墨般的背影,若即若离,像个孤寂的游离的灵魂;我看见日寇侵略的铁蹄踏上这片土地,看见在草垛、水沟、坟头后面英勇抗争的人民解放军;看见邱陞中学前邹韬奋慷慨激昂的身影,学生们如痴如醉的表情……
所有这一切突然都隐去了,像个猛醒的梦,留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小镇。曾几何时,坑洼泥泞的土路消失了,代之以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夏收时节,不见了烈日下弯着腰,仿佛被烤熟的虾一般的农民,而是轰隆作响的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往;满大街的自行车,纷纷进化成了响着震耳欲聋喇叭的私家车。古镇的过去,都已在纷纷暮雨中化为尘烟;今天的如东,正大踏步前进。从满目疮痍的抗战基地,到繁荣富裕的海滨县城,如东需要的仅仅是半个世纪的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自从八十年代就吹拂了扶海州肥沃的土地。脚下的青石板,风刀霜剑了几十年或是一百年,它腹内的学识不比镇上最老的老人少,但我相信,它也会为这繁兴的变迁而震悚。
石板路还没有走完,雨也没有停。我就这么走着,脑海里浮出戴望舒的名句:“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是现在的石板路上,我的对面,并没有丁香一样的姑娘;悠长又寂寥的石板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叹息,这是与时俱进的年代,怎会有人还来注意这平凡而默默无闻的石板路。
石板路不会再动,但历史会一直向前延伸。当石板路再也承受不了它身上的历史的那一天,或许是几十年后,或许只在几年里,它就会悄然隐退,像个倦怠了浮尘迷乱的世界的老者,消失在古镇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它将就这么被碾碎在时代的车轮下,却不会发出一点抗议;它知道它的使命已经终结,是时候让位了。
石板路走到了尽头。历史呢?历史怎么会有尽头?在朦胧如纱雾般的雨幕里,我回望身后,脚下坚实的青石板错落有致,整齐地排列到看不清楚的地方,两旁是低矮无言的房屋,上面是交叉错杂的电线。古朴简单的花纹,因多年踩踏而被磨得棱角光滑的石面,在雨中化成模糊的歪曲的两条直线,延伸到我记忆的远方。
也许这就是历史。我喟然长叹,有限的石板路,无限的历史。这两样矛盾的东西,到底是如何结合孕育出一个光华灿烂的古镇的呢?
原因只有石板路和它的历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