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芙蓉,题着四字“风露清愁”,下面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
她,出身清贵之家,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不肯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唯恐被他耻笑了去。’初见宝玉,便觉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宝玉亦觉如此,两人因而感情日深,虽然后来薛宝钗闯入,对他们二人感情有所动摇,但他们依旧甜蜜温情。
她,饱读诗书,文墨超群,具有反叛精神,不似薛宝钗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谨守封建妇德。然而,正是她这种“自衿自重,孤高自诩,目无尘下”让她在贾府众人的眼中认为她锋芒毕露,尖酸刻薄,比不宝钗“寡言少语,随时安分”,对她的态度不比刚近贾府,以至于最后为宝玉娶宝钗时,一府上下都不许告诉她,对她的死活已经不顾了。尤其贾母,在她刚进贾府时还“心肝宝贝儿”地十分怜惜,到最后也只是谴太医前去医治,一心都放在宝钗宝玉身上。在黛玉死后,说出“你是我的外孙女儿,算是亲的了,但是宝玉是我的亲孙子,怎么也有个内外亲疏,我先得顾好我的孙子”。好一个内外有别!幸亏黛玉已经无从听到了。
她,多愁善感。落花时节,她吟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昔日娥皇女英为寻夫在湘江哭泣,泪水染在竹子上面留下点点斑痕,最后,二人投水而死,那浸染了爱之泪、思之泪的竹子被称为“湘妃竹”。不知道黛玉潇湘馆前是不是也种有这爱与思的湘妃竹呢?
她,敢爱敢恨,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对她忠贞,为他付出了一生的眼泪,以报前世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临死前,焚诗稿,毁绣帕,断痴情。当夜,一边吹吹打打办喜事,一边冷冷清清将辞世。黛玉对宝玉的痴情,人神共泣。记得看过越剧选段:黛玉躺在病榻上,身边只有紫鹃,她拉着紫鹃的手,对她说:‘妹妹,我在这儿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也不枉我们姐妹一场。宝玉,宝玉,你好......’,紫鹃听了,泣不成声。我又何尝不是欲哭无泪。哀莫大于心死,黛玉当时该是怎样的心灰意冷,才会有那样愤世嫉俗的怨声。最后,黛玉抱着她纯洁的爱永远了人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结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自古红颜多薄命,黛玉博学多才,富于反抗,不同于当时女子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她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前世恩情,换以一生命和泪,正如一千多年前绿珠为报石崇的爱越下高楼,以命殉情。黛玉为她作诗“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她既是叹息,又何尝不是羡慕呢,绿珠有石崇黄泉相伴,而黛玉却孤身一人,无以为伴。
黛玉的一生,注定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