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忍让出英雄。 可我说,生命,不可忍。(开宗明义,针锋相对,自有一种凛然之气。) 忍,从来都被作为一种极可贵的品质,它是抑制呼啸而下的愤怒之水的大坝,是勒紧拔蹄欲奔的怨气之马的缰绳,是支撑分崩离析的理志之天的巨柱。(语言形象,以退为进。) 诚然,忍铸就了古往今来无数风流人物。可是,忍也无情地摧毁了许多豪杰,这其中,原委为何? 答曰:成之人,忍的是一时挫败,而败的人,忍的却是对整个生命的屈辱! 生命不可忍。 面对别人侵犯利益,忍一时并无大碍,可是,面对别人侵害自己的生命,威胁至爱之人的性命,乃至威胁整个民族的生命时,可以忍吗?(孰可忍,孰不可忍,一针见血。) 不可以。忍了这次,便再无完整的生命可言。(不让毫厘,更见气魄。) 失败的英雄们,有多少是被这“忍”扼杀啊! 林冲,作为《水浒传》中最能忍的人,一直是被钦佩景仰的,可是,他却也是“忍”最大的受害者。 高太尉垂涎妻子美色,他忍了,结果家破人亡;狱卒百般折磨,他忍了,差点命丧野猪林;最后朝廷招安,他又忍了,一代英雄就此逝。 每读水浒,总为林冲扼腕叹息,十万禁军教头,拼一下也能保得全家性命阿,为什么要如此隐忍? 林冲啊林冲,你忍的是对自己生命的屈辱,你输的多么可怜啊! (作者用笔不够犀利。林冲之“忍”,非一以贯之,不然,怒杀陆谦、火并王伦又作何解?所谓“忍”处,自矜其位,小富即安而已。) 一家生命,忍与不忍,一念之间,砰然断绝,一个民族的生命,亦是如此。 (此处过渡,凝练自然。) 曾国藩,至今仍被称为“卖国”之人,就败在“忍”字上。 如果不是忍下屈辱千里迢迢跑去日本签约,如果不是一忍再忍“不准出兵,不得抵抗”,如果不是忍着千年之耻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此处有误。赴日签约另有其人,曾氏门人李鸿章是也。文正公“卖国”一事,当为“天津教案”),曾国藩在史上的地位会天翻地覆(“天翻地覆”,此言过矣。君不闻“曾剃头”“曾屠户”之名乎)。 一个长者,一个智者,一个孝顺又和蔼可亲待儿孙的老人,为什么会落得个“叛国贼”的下场? 只因他太会忍,忍下了日本对中华民族的屈辱,忍下了对民族生命的践踏,输掉了华夏的人格与尊严。(此例还须斟酌。清朝式微,列强辱之。签订条约之人,即使没有曾国藩、李鸿章,也有赵国藩、钱鸿章。落后只能挨打,此理颠扑不破。) 生命,不可忍。 君不见,陈胜吴广不愿忍于秦朝欺压生命,揭竿而起,终成“鸿鹄”之志; 君不见,唐太宗不满威胁家臣自身生命,弑兄夺位,终成一代明君; 君不见,毛泽东不忍蒋氏欺凌百姓生命,奋而崛起,终成千古伟人。 生命被践踏,岂能听之任之,忍而不发? 不能。 为捍卫生命而战,即使是死,也比忍着受苦更辉煌!(此语惊心动魄,悲壮慷慨。) 因为,生命,不可忍。 【总评】 中国忍文化源远流长,儒家谓之“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谓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佛家,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固然是意志坚定的表现。然而物极必反,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会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 很高兴看到这样旗帜鲜明、斥“忍”驳“忍”的文章。固然是少年心性,更难得是思想独立,剖析中肯。语言或形象,或犀利,或沉痛,或慷慨,势如贯虹,难能可贵。 此文“义理”、“辞章”均属上层,于“考据”略有不足。所举实例,有失真及牵强处。还应加强积累,小心求证。 忍的学问 忍——心字头上一把刀。古人为何如此造字?恐怕是为了给后人一个警示,要学会忍让,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开篇由“忍”字写起,扣题之笔!更为“忍的学问”作了铺垫。但是离“凤头”还是有差距。开头保守了、普通了。)看来,忍字包含着深深的学问。 学问一:小不忍则乱大谋。(简短明确地亮出分论点,在论述中显得很实用。比起先以材料开头,甚至大量笔墨纠缠在材料中,这里显得更明智!) 史学巨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一个仕途坎坷,饱受风霜的人。他由于和汉武帝持相反意见,而受到宫刑之罚。对于一名男子汉大丈夫而言,此是何其大的羞辱。但是他忍下来了,忍受世俗的眼光,忍受闲言闲语,忍受心中巨大的痛苦,为得只是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完成《史记》。最终,他完成了心中的心愿,也为中国辉煌的文学成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按:除其中的一个排比有些气势外,本段语言组织绵软无力。诸如“史学巨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这里一时间显得很平凡。“仕途坎坷、饱经风霜的人”“由于和汉武帝持相反意见,而受到宫刑之罚”这些句子表达得似是而非。尤其是仅从一个“男子汉受宫刑的”的角度理解司马迁的耻辱还是肤浅了些。) 仔细想想,司马迁若没有忍下这一切,而是不堪羞辱投河自尽,那么《史记》能否诞生便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从这里看出是一个很会写文章的学生:我的材料也许并不新颖,我的观点也许就是一句常用语,但是我知道分析,一个简单的假设关系句抛出来,道理明白了!下面的“所以”水道渠成。) 所以,在你得不到他人理解时,请忍让,心中坚定信念往前走,终有一天会到达心中的圣地。(个人认为,作文在43分以下的学生应该看过来!这样一种观点、材料、分析的结构总是一目了然,却常常一段难求啊!) 学问二:忍一时风平浪静。 在世人眼中,李煜是一个贪图享乐,沉迷音乐文学的昏庸皇帝,但殊不知他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当李煜从其父亲唐中宗接过南唐时,南唐的国土已失去一大半,失去了国号,成为宋朝的附庸国。为了能使南唐存活的长久一些,李煜决定忍,忍一时风平浪静。的确,这一忍使南唐换来十年定安,是南唐成为最后一个被吞并的小国。(按:这位考生写李煜比司马迁更地道!) 或许,你们会说如此懦弱的君主。但李煜也是经过深思之后才决定退让的。做为一个有深厚文人气质的君主,能做出如此卑微的决定,必然要作出痛苦挣扎。换来的十年安定,金陵繁华,花间词派的鼎盛,未尝不是件好事。(按:又软下来了!最后一句能不能再有力一些呢?) 所以,在前途不明朗时,请忍让。守得云开见月明,(按:要的就是这样提纲挈领,有精神、有文采的句子。)待弄清形势再勇往直前,冲向心中的圣地。 学问三:士可杀,不可辱。(按:考虑一下,加个“不忍”在前面应该更扣题更鲜明)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外形势严峻,美国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然后发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但毛主席、共产党、全中国人民不怕美国大兵,对美国决不退让。本着“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与之一战,捍卫中国的尊严。最后,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是站立着的。 倘若当年中国怕了,屈服退让了,那么中国(按:加一个“必”字如何)将成为一个没有气节、尊严、跪着的民族。 所以,当成功需要用尊严来换取时,请不要再忍让。忍让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没有什么比尊严更重要。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士可杀不可辱……忍的学问无穷无尽。但只要处理得当,你一定能够到达愿望的彼岸。(按:总结全面,关照到位,“成功的彼岸”更规范一些!) 【总评】 文章写出了“忍”的学问:“在你得不到他人理解时,请忍让”、“心中坚定信念往前走在前途不明朗时请忍让”、 “当成功需要用尊严来换取时,请不要再忍让”。 结构意识很强。立意的明确和结构的严谨是优势。 但是,文章缺“钙”,气势不足。 这种钙从两方面补起:一是看问题的深度不够,不够深的关键在于面不够广,挖掘不到位。材料不在多而在透,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本书、一种现象,无论是哪个材料,都应当观其全貌究其实质,浅尝辄止的了解很难使文章深入浅出,动起笔来也很难游刃有余。二是语言的补“钙”。在旁批的几处注出的语言绵软的问题在本文不少见。原因是什么?写起文章底气不足,感情不够充沛,作为议论文,不妨模仿一下辩论会的语言,要有我的就是对的,哪怕仔细一看一想我也未必真的那样去做!还有文采,表达形象一点,我可以没有气势但我可以娓娓道来,象于丹的语言一样,看似简单结果让人莫名其妙地信服。比如司马迁的材料,不如把《报任安书》的那段经典写上去,李煜的《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的愁写上去,且不说雕栏玉砌、温柔富贵之乡的金陵。 回想,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不缺钙? 这个考生潜力很大,作文提升空间广阔。比如是否有一个段落可以触及现实,写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忍,方得生命本色 (题目即论点,鲜明显豁,涵盖全篇,且语言利落。但“方得”一词生涩,可改为“方显”或“方见”) 生命是短暂的,但生活却是漫长的。漫长的生活中,有不顺的失落,有痛苦的责任,有深沉的思考,有无奈的抗争,人处其间,唯有忍,方得生命本色。 (本段首先点明生活与生命的关系,然后指出生命在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并领起下文,最后直接点题。) 要忍得逆境中的失意。 (用 “逆境”来修饰“失意”,牵强)贬谪黄州,面对官场上泼来的污水,苏轼忍了下来,他不挺身反抗(应加点号)因为他知道那些小吏不值得自己反抗。(实际是苏轼无力反抗。苏轼在湖州押往京师的路上,曾想跳水自杀。议论文的事例还是要真实准确为好)他宁肯向山泉、飞鸟、古木、竹琴诉说,(前有“宁肯”,后面应有“也不”等关联词照应)终于他发现生活的另一面,他发现了自然的博大,田园的静美,也能(“也能”一词力度不够,且前后文脉不畅)吟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句。因此,忍让人发现生命的美好。 这,是小忍。 (所谓诗人不幸诗坛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本段从个人命运入手,举苏轼例,有说服力) 要忍得痛苦中的责任。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应加书名号)让我们认识了余幼芝,一个为袁崇焕守墓三百多年的家族的第十七代传人,循着祖训,她放弃了许多的美好,但她忍了下来。她用行动宣告着一个古朴的近乎理想的坚忍的灵魂的存在,她用忍,让当前社会上许多的人感到愧不能当。因而,(“因而”应删)她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忍,能让人发现生命的价值。 这,是中忍。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道义,为一种责任,本段较上段深入一层展开议论,事例新颖典型) 要忍得真理的沉重。罗曼?罗兰说:生活就像一把犁,它刨开了你的内心,却也发掘出新的源泉。十年动乱,半生反思,巴金先生用他赤诚燃燃(“燃燃”是生造词,且“赤诚”不能修饰“良心”)的良心点亮了良知的灯塔。他忍得了十年的动乱,更忍得了数十年对自己对民族的彻底剖析。在这世人趋附名利如过江之鲫时,他却在一字一字地刻着沉重得如同墓碑的《忏悔录》。(应是《随想录》吧,《忏悔录》的作者是卢梭)他忍着,因为他知道良心不能丢,真理不能丢。七十四岁,***结束时,他写道(应是“知道”吧)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怕是亮不成自己的反思了,但最终他以百余岁的高龄走完了忏悔之路。 他忍着真理的沉重,痛苦自不必说,(逗号改为句号)我以为,一个能忍受生活的人,是一个坚忍的人,而一个向生活索取时间忍受着真理的,(此句费解,“向生活”可删,“忍受着真理”不通,忍受可改为“追求”。不能为了扣题,而以辞害义)才是一位伟人,他发现,并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这,才是大忍。 (忍受生活的磨难,追求真理,的确是生命的大忍。以上三段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很见匠心) 然而人不能一味地忍,只有当遇到一个时刻,苟且偷生已成了对生命的玷污时,人可以用生命去抗争,因为这忍得一时之痛,(可改为“拍案而起”)换来生命的崇高。 (辩证分析,使论证更严密) 然而生活毕竟多是漫长的,人处其间,忍,方得生命本色。 (首尾照应,总结观点。语言简洁) 【总评】本文立意鲜明,观点明确,于行文处反复点题,且能自圆其说,很得应考作文写作心法。在章法上很是讲究,全文结构上采取总分总式,主体部分形式为并列式,内容为递进式,结构谨严。 但本文在立意上大可商榷。“忍,方得生命本色”,这个论点是否偏颇?“方”是才的意思,用在此,是否过于武断?“生命本色”多姿多彩,岂一个“忍”字所能概括,如果“方得”改为“可见”,则文从理顺。 另外以“说‘忍’”为题 作文,最好还是先解释题目,限定立意的范围。因为“忍”是一个多义词,不明确词义,很可能在行文时游离主题。 语言简洁有力,但时有不通之处。 忍者无敌 “忍”字,是把刃置于心上。试想,用一把白刃抵在人的心口,还能耐受的住的人,便是本文所称“忍者”,绝非日本文化中的“忍者”。 有一句话说:“仁者无敌。”但我要说:“忍者无敌。”(借助“仁者无敌”,改成“忍者无敌”,顺手拈来,摆出论点,自然鲜明,又照应题目。) 最经典的例子当属韩信,被街头恶少施以胯下之辱,成了众人嘲讽的对象。谁都以为,这家伙如此“没有骨气”,将来必定一事无成。但韩信日后的成功让他们无地自容。(正面举例,典型。叙事干净利落。) 有人说人生充满选择。韩信受辱时也有两个选择:要么钻过去,要么一刀把对方干掉。但他明白,干掉对方虽可一时“大丈夫”,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只能在断头台上了结了。 所以,“忍”在这个时候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不忍,他就只能永远沉寂于了长河了。(对所摆事实进行分析,切中要害,要言不烦。) 放到现在,一个好例子就是炒股票。这一段时间股市大热,人们蜂拥入市。但很多中小股民的心理是有问题的:一涨就高兴,狂买,一跌就担心,狂卖。最后涨了不赚钱,跌了狂赔钱。巴菲特的一句话说的好:“别人欢喜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欢喜。”归结为四个字就是“跌买涨卖”。但很多股民做不到,原因在于不“忍”。明知不会再跌,但就是忍不住,一看赔了钱就想卖,结果就变成了“跌卖涨买”,这种心理的形成也只能归结为“不忍”。(联系社会现实,反面举例,叙议结合。) 忍,既然是把“刃”放在心上,其过程必定是痛苦的,要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其实我们作为高三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师说:学习,就是和遗忘作斗争。这让我们肩上的大山又增加了一座。有时我们会说自己比旧社会的人民还苦,他们肩上压了三座大山,我们压了四座:一是家人的期望;二是学校的压力;三是自己对高考后“无比美好”的人体艺术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成的反差,也给了自己不少的压力;四是上边提到的遗忘,我们要记下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词,每一条公式……这一切,都要忍,有时常常在心里提醒自己,这就是中国,这就是高考,忍着,一切都会好的。 当然,消极忍耐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医说:什么东西,憋久了都成病,所谓很多病都识憋出来的。有人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忍多了不妨发泄一下,打球跑步都是不错的。(最后写到与自己正在一同苦读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简要地作出分析,为他们指明生活方式。) 总之,忍是很重要的品格,一个人能忍,会忍,善忍,他的人生道路将会“豁然开朗”。(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照应开头,首尾合一。语言依然干净利落。) 【总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清晰,结构明析紧凑,特别是语言,剔除了华丽色彩,以简明平实取胜。这是一种难得的沉稳成熟的文风。 文章从题入笔,在不足百字之内点明论点,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也没有峰回路转,而是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先声夺人,收到了“观点鲜明”之效果。 接下来摆出的三个事实:一个古代,一个现在,一个自己,事例选用较全面,没有偏执一端。放下第三个自己的事例不说,从所举的前两个事例足以看出作者的知识面之广,对事例的了解之深。否则,对事例的叙述,不可能这么简明而又切中要点。同时说明要写出好作文,学习生活知识同学习书本知识一样重要。 如果说前两个事例是为了论证论点,那么第三个事例就是在谈如何运用论点来指导苦读中的自己和同学们了。这也正是议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孰不可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幼年时读过孟子的这篇文章,当时的记忆不清楚,但依稀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人想要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忍耐成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 或许是的,成功需要忍耐,没有黑暗中的等待便看不见黎明的曙光。中华民族就是以坚韧不屈的品质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是,拥有这样品质的民族到达了世界之颠(巅)了吗? 没有。因为他们太能忍耐,当他们的政府每年将大额的财政收入拨作公务员交际应酬的时候,他们忍耐了;当他们的城管队员将无辜的市民在闹市之前狂抠(殴)至死时,他们忍耐了;当他们的国有企业每年巧立名目疯狂涨价的时候,他们无可奈何地忍耐了;当他们的林业局出于某种目的肆意地放出一只只“周老虎”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旧在沉默地忍耐。 中国人民还要再这样忍耐下去吗?为了自己的小民生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忍耐下去吗?是习以为常,还是久已麻木? 或许我们离历史太久远了。当中华民族从硝烟中挣扎着爬起的时候,中华民族不是只懂得忍耐的民族;当中华民族从中走出的时候,求生存,谋发展的中华民族是不堪意识形态桎棝(梏),发出自己声音的民族;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阶级斗争早已准备在,而我国的国民仍在沉默地忍耐?历史又在给我们开一个玩笑:人知专制使人变得冷嘲,径(竟)不知共和使人变得沉默。 或许我们早已忘却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因而如今每一个中国的青年,都不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敢于向种种的社会不公发出呐喊:是可忍,孰不可忍!? 矿难责任官员逃脱法网——是可忍,孰不可忍!? 南街村,一个借用公共财政和在权力搭建的共产主义戏台,难掩当权者陈腐之思想——是可忍,孰不可忍!? 政府官员借雪灾敛财,灾后重建尽现“豆腐渣”——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还能于无声处沉默到忍耐吗? 【总评】 看来,这是一篇“有胆有识、正气很足”的议论文。 小作者正面入题,反面立意。在用孟子的名言引出“忍”的正面意义之后,笔锋一转,直指民族兴衰、现实成败的“软肋”:良善对邪恶“沉默”,廉正向腐败“忍耐”。 紧密联系实例,义正词严地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呐喊。颇具现实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尽管在字形书写、名言和事例引用方面有疏漏,论证笔力也有待更集中,然而,这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文风,确实难能可贵。 学会忍耐,成就幸福 雄鹰忍受了凛冽的寒风,完成了在空中飞翔的使命; 鱼儿忍受了不能“一跃龙门”的痛苦,享受着大海的宁静与蔚蓝; 大山忍受了千年百世的寂寞,造就它亘古不变的沉稳。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忍受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挫折与痛苦,再经过几番刻骨铭心的疼痛之后,却换来了毕生的幸福。所以,忍耐有时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 忍耐不等于退缩,更不是选择放弃。它是在认清自我与外在环境之后的暂时妥协。适当地忍受,是正确的人生做法,它能使你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然开朗。不信你看看那海洋中的精灵——贝壳。海洋中的蚌是懂得忍耐的道理的。它拖着两片坚硬的贝壳漂浮在海水中,但是有一天,一粒细沙进入了它柔嫩的体肉。它苦苦挣扎,奢望那粒沙子在无意中便能顺利出来。可是,一切都是徒劳。 于是,海蚌选择了忍耐。它用忍耐代替对细沙的诅咒,每天用柔软的身体打磨沙粒,一天天,一年年。终于,当渔人在它体内发现珍珠时,无不惊叹于他的光彩夺目。正是因为忍耐,才造就珍珠的诞生。忍耐,能创造奇迹。 大自然懂得忍耐的意义,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汉代史官司马迁在君王误听谗言处他以宫刑之后,饱受人生中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他遭众人唾弃与不齿,他忍辱负重,经受身心被摧残的痛苦。然而,司马迁却忍受了下来,他用忍耐代替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用忍耐拯救那颗本已万念俱灰的心,用忍耐作为执笔的动力,完成那本留传万世的巨著《史记》!于是,世人记住了他,记住了那个用忍耐来成就辉煌的巨人! 忍耐更是完成人生使命的方法。如果霍金不能忍受肌肉萎缩的疼苦,怎么会有《果壳中的宇宙》物理巨著的问世?怎么会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与革命? 朋友们,学 是可忍 会适时地忍耐吧,你会发现心境的坦然从容,发现生活的别有洞天。学会忍耐,是寻找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 点评:作为议论文,除了观点明确和结构层次清晰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论证充分。本文从观点明确到层次清晰再到论证充分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不愧为考场优秀作文。文章开篇气势非凡,紧扣观点,颇有感染力。接着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选取经典事例来进行分析论证,分析时能抓住要点,逐层展开,论证层次清晰,详略安排得当。不足之处是文章中有些关键语句风格并不一致,从而影响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