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梁启超在《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中写道:“盖四年以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十人而七八”。差不多一百年后,中国社会再一次面临道德长城坍塌的尴尬。在这一百年中,尽管有层出不穷的道德规范、轰轰烈烈的精神文明建设,但国人的道德素质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反而变得更加不堪入目。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崩坏的实例摆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都因为病态的宽容而变成“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毫无疑问的是,社会道德底线的每次向下,都离不开普罗大众对作恶者或主动或被动的“宽容”。
是的,我们不再奢望食品营养健康,只要吃不死人就谢天谢地了;我们不再拒绝政府机构吃拿卡要,只要潜规则过后能办成事就皆大欢喜了;我们不再抱怨医生滥用药品,只要吃了有点效果就感恩戴德了;我们不再痛恨贪官污吏,只要他们贪的同时不忘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就青天大老爷了;我们不再指责人们见死不救,只要不落井下石就烧高香了;我们不再期待别人拾金不昧,只要不明抢暗偷就行了……
可是,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还有底线吗?
再反观我们学生,校卡发了不戴,头发长了不剪,站队拖拖拉拉,做操松松垮垮,开会叽叽喳喳,听见铃声不回座,遇到老师不让道,看见垃圾不捡拾。老师批评他,他振振有词:怎么啦,我又没有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言外之意是,我只要不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就算个好学生了。
悲哀呀,曾记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道德标准;“遵规守纪,文明礼貌”是学生的道德标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医生的道德标准;“清正廉洁,务实求真”是党员干部的道德标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标准。
可如今,这些标准哪儿去了?
作为一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良知的青年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重新建立起整个社会的道德标高。
我们是读书人、文化人,自古以来,文化人都以做一个谦谦君子作为自己一生的执着追求。
何谓君子?
“君子死,冠不免。”为救国主,从容赴死的子路可谓君子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图富贵、不慕荣利的严光可谓君子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致力于复明大业,至死不为清廷效力的顾炎武可谓君子也。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待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总而言之,做为君子,时时处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礼节。
同学们,我们仰慕古人的高风亮节,向往上古时代的政治清明,更渴望建立一种文明礼让、温馨和谐的道德环境,那么,就让我们树立新的道德标高,争做谦谦君子!